廉政文物系列故事(一):秤杆有砣定权衡 廉洁于心世风清

发布时间:2025-05-20 | 作者:马健 编辑:杨维 审签:沙存善 校审:杨琳 康红 | 点击量:130

       文物名称:秤杆、秤砣

       年代:清代

       材质:木、铁

       收藏单位:西北民族大学博物馆

       “秤者,衡,衡天下之平也。君子执之以平其心,夫衡,在天以齐七政,在人以均万物。称物平施,为政以公,毫厘不差,轻重必得,是执衡持平之义也。”秤不仅是称重工具,还被赋予了象征意义。从古代商人的诚信到清廉官员的象征,杆秤展现出人们对公平与正义的追求,被赋予了公正、严明与廉洁的象征意义。

       西北民族大学博物馆收藏的这套秤杆和秤砣是清代甘肃地区茶马贸易使用的重要交易工具。秤杆长160厘米,木质,铁钩;秤砣高16厘米、宽10厘米,铁质,官砣。二者组合为中国传统的利用杠杆原理称重的工具,直观呈现了古代衡器的典型形制与材质特点。

       秤砣在古代叫权,即用来衡量重量的秤锤、砝码类用具,作为度量衡器,“权”被赋予了公正、公平的象征意义,并引申到权力、权利、衡量之上。它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秦汉时期形成,至今已有数千年的历史。秤砣,作为公正的象征,在古代县衙中有着特殊的地位。官员们将石秤砣高悬于大梁之上,以示公平正义,既彰显实权(石权)在握,授命行使权力,象征国家法律的权威,又提醒官员在行使权力时要掌握轻重,权衡利弊。

       古代廉政文化正是以公正用权为核心,《孟子·梁惠王上》云:“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秤砣虽小压千斤,便是劝诫为政者在用权之时,需公正廉洁、谨慎小心。千百年来,权是征收赋税、称量财物、支付及铸造钱币等必需之物。权的用途展示了公平公正的原则,其蕴含的“秉公用权”的廉政意象也深深地镌刻在人们的心中。

       “秤杆有砣定权衡,廉洁于心世风清”,咱们每个人都是一杆秤,秤砣就是廉洁。秤杆、秤砣是廉洁的美好象征,在工作和生活的各个方面,我们都应该像秤杆秤砣那样,坚守廉洁,不偏不倚,这样才能让自己在人生路上走得更稳,让社会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