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含裂纹混凝土
预制裂纹
冻融循环
物理特性
力学性能
冻融损伤模型
摘要:
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建筑行业也面临着越来越艰难的挑战。其中,寒冷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各界的广泛关注。而混凝土作为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使用范围最广、用量最大的复合材料之一,其对工程建设的安全使用以及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实际工程中,混凝土结构大多带有预制裂纹或在服役过程中产生裂纹。带有裂纹的混凝土结构在受到冻融作用后,其强度会低于普通混凝土结构,而不同形式的裂纹对混凝土结构的力学性能会造成不同的影响。国内外在混凝土损伤和断裂方面取得了显著的研究成果,但大多数研究忽略了环境因素对混凝土耐久性的影响,尤其对于含裂纹混凝土结构在冻融循环下耐久性变化的研究甚少。针对以上情况,深入研究冻融循环作用下,含裂纹混凝土结构的各项力学性能变化以及不同的裂纹分布条件下混凝土结构的破坏形式,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针对含预制裂纹混凝土在冻融循环作用下的破坏情况,分别设计了四组含不同形式裂纹的混凝土试件以及一组无裂纹的试件作为对比。试验设计冻融循环次数分别为0、25、50、75和100次,在各组试件完成预定的循环次数后,对各组试件分别进行单轴压缩试验,分析试验结果得到各组混凝土试件经冻融循环后表面损伤变化规律,以及混凝土抗压强度和弹性模量等力学性能变化与不同预制裂纹形式和冻融循环次数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基于WEIBULL分布和等效应变原理建立含裂纹混凝土再冻融和荷载作用下的损伤模型。本文主要结论如下:1.冻融循环次数增加后,各组试件的损伤程度均有所加重。在达到设定的冻融循环次数后,含有预制裂纹的混凝土试件表面损伤劣化情况较无预制裂纹的混凝土试件更严重。试件的质量在25次冻融循环时并未下降,反而上升了一小部分。在达到试验设计的最大冻融循环次数后,无预制裂纹的一组混凝土的质量损失率为1.12%。含不同形式预制裂纹的混凝土试件质量损失率范围1.52%到1.65%之间。在冻融循环次数不断增加后,混凝土的超声波速呈下降趋势。在达到试验设计的最大冻融循环次数后,含预制裂纹的混凝土试件波速损失率最高值为51.3%,无预制裂纹的混凝土试件超声波速损失率为47.4%。2.混凝土材料受压破坏主要是由于受压过程中局部拉应力集中产生拉裂纹引起的,在冻融循环次数为25次时,试件受压破坏主要体现在端部的块状掉落,随着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试件破坏时表现为表层混凝土向外凸起、掉落。对于含预制裂纹的混凝土试件,其破坏模式根据预制裂纹形式的不同可以分为拉破坏模式和混合破坏模式。3.在冻融循环次数达到试验设计的最大值100次后,含预制裂纹的混凝土试件强度损失率最大为63.3%,无预制裂纹的混凝土试件强度损失率为54.5%。其中,预制裂纹倾角为60°的试件强度损失率最高。4.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和弹性模量大小与冻融循环次数为反比关系,当经历50次到75次冻融时,两者的下降速率最大,说明此时冻融循环引起的混凝土内部损伤严重。冻融循环次数达到75次以后,下降速率有所缓解,此时试件内部原始裂纹已贯通,新裂纹产生速度缓慢。当经历100次冻融循环后,五组混凝土试件的弹性模量分别下降至冻融前弹性模量的0.682倍、0.603倍、0.633倍、0.651倍和0.675倍,其中,裂纹倾角为60°的两组弹性模量下降幅度最大。5.基于Weibull分布函数和等效应变原理,建立了混凝土在冻融和荷载耦合作用下的损伤模型,通过引入裂纹损伤变量进而推导出含裂纹混凝土在冻融和荷载耦合作用下的损伤模型,并通过与试验结果的比较,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