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膜分离
洗滤
数学模型
工艺优化
摘要:
膜洗滤是以跨膜压差为驱动力的择形筛分膜过滤过程,通过向保留液中添加顶洗剂,将溶解性物质带出保留液,一般用于提高目的物收率或纯度。随着膜洗滤工业应用的日益广泛,如何在满足质量要求的前提提高处理效率,成为膜洗滤技术发展的关键。本文针对操作条件稳定的连续恒容洗滤过程进行了工艺开发和优化,并建立了相关数学模型。以透过性组分在产品滤液中的质量为目标,围绕保留液浓度、滤液平均浓度、洗滤时间等参数,给出稀释比、保留液浓度等控制参数的过程控制方案,并进行了实验验证。稀释比恒定的非纯顶洗洗滤过程,是顶洗阶段达到目标稀释比后,继续顶洗并收集滤液至设定的总稀释比,将该部分滤液稀释作为下一批料液的顶洗剂。在该工艺过程中,目标稀释比与总稀释比恒定不变。在浓差极化模型和物料衡算基础上,给出了保留液浓度、滤液平均浓度、顶洗剂浓度等参数的估算式,同时给出了基于该工艺的具体实施方法。将此工艺用于PAM-Na Cl体系,考察了料液批次与目标总稀释比对保留液浓度、顶洗剂浓度、滤液平均浓度等参数的影响。在实验条件下,与纯溶剂洗滤工艺相比,该工艺在满足(不低于)洗滤要求的同时,可以降低保留液浓度中透过性组分浓度(最高可降低24.66%),提高产品滤液中透过性组分的平均浓度(最高增加11.34%),但洗滤时间有所增加。且所建立的模型能较为准确的估算各参数。稀释比恒定的非纯顶洗+纯溶剂顶洗洗滤过程,是顶洗阶段达到目标稀释比后,继续顶洗并收集滤液至设定的总稀释比,将该部分滤液作为下一批料液的顶洗剂,其中在下批料液顶洗过程中不足的顶洗用纯溶剂来补充。在该工艺过程中,目标稀释比与总的稀释比恒定不变。在原有稀释比恒定的非纯顶洗洗滤过程模型基础上,拓展给出了保留液浓度、滤液平均浓度、顶洗剂浓度等参数的估算式,同时给出了基于该工艺的具体实施方法。以PAM-Na Cl体系为实验原料,考察了料液批次与目标总稀释比对各参数的影响。在a=0.657、b0=0.87、i=7的实验条件下,b0,<1.44时,保留液终了浓度、产品滤液平均浓度变化趋势显著;而当b0,>1.44时,相比较与b0,<1.44变化趋势有所减缓;产品滤液中透过性回收质量与浓度的增长率可达11.48%;而保留液终了浓度下降率会有所增长。此外,实验值与理论值基本一致。保留液浓度恒定的非纯顶洗+纯溶剂顶洗过程,是顶洗阶段达到目标保留液浓度后,继续顶洗并收集滤液至设定的洗滤终了保留液浓度,并将该部分滤液作为下一批料液的非纯顶洗剂。在下批料液中,先用上批次预留的非纯顶洗剂进行顶洗,顶洗完再以纯溶剂为顶洗。在该工艺过程中,设定保留液目标浓度与洗滤终了保留液浓度恒定不变。给出了总稀释比、滤液平均浓度、顶洗剂浓度等参数的估算式,同时给出了基于该工艺的具体实施方法。实验考察了料液批次与保留液目标终了浓度对各参数的影响。在实验条件下,本工艺可保证产品滤液品位(产品滤液浓度保持在3.73~3.79 g·L-1);产品滤液中透过性组分的回收质量增长率可达19.32%;而洗滤总处理时间增长率最大值会达到71.82%。且实验数据与理论值能保持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