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茶叶
微波杀青
机器视觉
数学模型
模糊控制
摘要:
杀青是茶叶加工过程中最关键的一项工艺,对茶叶品质起着决定性作用。微波杀青技术因具有升温迅速,节能高效等优点而取得广泛应用,但传统的杀青效果主要依靠制茶师的个人感官评价,主观性强且耗费人力。本文利用机器视觉代替人工感官,搭建了一种基于机器视觉的茶叶微波杀青试验系统,研究了杀青温度对茶叶物理特征、内在品质和感官品质的影响;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探讨了机器视觉技术在茶叶含水率快速检测中的应用;通过建立物理特征与内在品质的联系,设计了基于机器视觉的杀青温度模糊控制策略,实现了茶叶微波杀青过程中温度的自适应控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搭建了基于机器视觉的茶叶微波杀青试验系统。微波杀青单元具有上位机控制功能,功率连续可调;温度检测单元利用光纤测温仪实时检测茶叶温度信号;重量检测单元利用电子秤实时检测茶叶重量;视觉检测单元利用工业相机实时采集茶叶图像;PC控制单元在线完成温度的换算与反馈控制,含水率计算,图像处理与特征提取以及数据的保存。系统恒温控制误差在±1℃以内,微波腔内不同位置的温度误差在±1.18℃以内。(2)研究了温度(60℃、70℃、80℃)对杀青过程中茶叶RGB、Lab色泽特征和对比度、差异性、熵、同质性、相关性、能量纹理特征的影响,对杀青过程中茶叶含水率和失水速率的影响,对杀青叶茶多酚含量、氨基酸含量、叶绿素含量、PPO活力的影响以及对成品茶感官品质的影响。研究表明,色泽和纹理特征值均呈规律性变化,且杀青温度越高,越有利于色泽的形成和纹理的表达;失水速率可以分为快速上升、恒速、快速下降、缓慢下降四个阶段,且杀青温度越高,含水率下降越快,失水速率越大,耗时越短;杀青温度越高,杀青叶茶多酚含量越高,氨基酸含量越低,酚氨比越大,叶绿素含量越低,PPO活力越低,成品茶的外形、香气和叶底越好。(3)利用相关性分析法、前进选择法、前进选择与相关性分析组合法对物理特征进行筛选,并以筛选出的特征变量为输入,分别建立了BP、ELM和GA-BP数学模型,同时还建立了以全部特征为输入的PLSR模型,探讨了机器视觉技术在茶叶含水率快速检测中的应用。研究表明,PLSR模型中最优的PLSR-6模型性能相对较低;组合法相比单一的筛选方法,可有效提高模型的检测性能;相同筛选方法下,BP、ELM和GA-BP模型的性能依次提高;以组合法筛选的G值、B值、相关性和|a|值为输入,建立的GA-BP模型性能最好,RC2、RP2分别为0.9947、0.9942,RMSEC、RMSEP分别为0.5503、0.5772。(4)设计了基于机器视觉的杀青温度模糊控制策略,实现了微波杀青过程中温度的自适应控制。研究表明,R值可作为判断条件把微波杀青过程分为前期和中后期两个阶段,当?R≥0时处于前期,当?R<0时处于中后期;杀青前期以|a|与|?a|值为输入控制温度来钝化PPO活力并减少叶绿素的破坏,中后期以R值与差异性变化量为输入控制温度来保证色泽的形成、风味物质的保留和芳香物质的转化;在模糊控制方案下,杀青叶的茶多酚含量为16.23%,氨基酸含量为6.67%,酚氨比为2.43,叶绿素含量为9.33 mg/g,PPO活力为4.98 U/m L,且成品茶感官评分为91.5,内在品质和感官品质均得到了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