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超声电机
两自由度
数学模型
机电耦合
摘要:
随着机器人技术的提高,工业机器人在越来越多的领域被应用,同时对工业机器人机械臂的灵活性、适应性、稳定性等性能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电磁电机驱动机械臂的关节在引入多个自由度的同时需要引入多套驱动电机与减速装置,导致其结构复杂、体积大、质量大。超声电机具有低速大扭矩特性,并可直接驱动机器人操作机构,避免传动机构和减速装置的使用,从而降低了系统占用空间和质量,相较于传统电磁电机具有显著优势。目前旋转行波型超声电机的研究在理论建模与实际应用方面逐渐成熟,已成功应用于机械臂与航空航天领域,然而旋转行波型超声电机多采用贴片式结构,不仅存在贴合胶层失效的问题,且由于压电陶瓷工作于d31模式下,导致机电耦合效率低下,机械输出能力受限。夹心式驻波型超声电机相比旋转行波型超声电机,压电陶瓷采用螺纹结构预紧,并工作于d33模式下,具有更高的性能和适用性,对于此类超声电机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新构型的提出和研发,然而缺少其理论数学模型的建立以及驱动机械臂的应用。
针对以上不足,本文将提出基于纵振和弯弯复合振动的超声电机,用以致动机械臂,具备沿机械臂运行和驱动机械臂关节旋转两个自由度。建立超声电机机电耦合数学模型,为提高电机性能提供理论支撑;对超声电机开展性能测试实验研究,并建立运动控制平台,实现超声电机的速度阶跃信号跟踪,为超声电机驱动机械臂提供理论和技术基础,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基于纵振和弯弯复合振动的超声电机的驱动原理以及结构设计,设计两自由度超声电机,分别利用超声电机的纵振以及弯弯复合振动,其产生的斜线轨迹和椭圆轨迹能使超声电机具有沿机械臂运行以及驱动机械臂关节旋转的功能。对基于纵振和弯弯复合振动的超声电机的驱动原理进行分析,设计激励电压和压电陶瓷的极化方式。研究超声电机的材料参数、结构尺寸、压电陶瓷的布置位置和使用当量等参数,利用APDL语言建立压电驱动器的FEM参数化建模,对超声电机纵振、弯振模态频率和瞬态振动特性进行有限元仿真。
建立超声电机定子机电耦合模型,采用解析法建立了定子解析模型。基于纵振振动理论与Timoshenko弯振理论建立电机纵振与弯振的振动模型,并考虑定子的相容条件与边界条件,得到定子机电耦合的拉格朗日方程,基于该动力学模型,得到了定子的固有振动特性和机电耦合系数,为进一步建立超声电机整机动力学模型奠定了基础。
搭建超声电机实验测试平台,加工与装配超声电机的实验样机,测试超声电机的阻抗特性,并与有限元分析结果进行对比,测试样机的振动特性和机械输出特性,当超声波电机在弯弯复合振动模式下工作时,最大空载速度为297.05mm/s,电压为200VP-P。超声电机在30N负载下输出速度达到197.73mm/s。当超声电机在纵振振动模式下工作时,最大空载速度为394.96mm/s,电压为200VP-P。在30N的负载下,输出速度为257.01 mm/s。所提出的超声电机不仅实现了两个自由度的运动,而且具有高速、推力大的特点。建立闭环控制系统,对超声电机的闭环驱动控制进行研究,使用PID控制对超声电机进行速度阶跃信号的跟踪,当电机工作于纵振振动模式下,超声电机的闭环控制系统对阶跃信号的响应时间为0.3s以内,稳态误差小于5%,电机工作于弯弯复合振动模式下,超声电机的闭环控制系统对阶跃信号的响应时间为0.2s以内,稳态误差小于3%,为建立压电驱动平台精密定位系统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