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带式输送机
外转子永磁电机
极槽配合
应力分析
摘要:
带式输送机作为重要的输送设备,其驱动部分的结构随着永磁电机的发展发生了改变,从传统的异步机+减速器+联轴器+耦合器+机械滚筒到现在的外转子永磁直驱辊,两者相比之下,外转子永磁直驱辊缩短了传动链,抛弃了减速器,减少了所带来的油液泄露等一系列问题,提高了系统运行效率。带式输送机在驱动结构发生变化的同时,输送距离也逐渐加长,一方面是提高永磁直驱电机的单机功率,另一方面选择由多台永磁直驱电机共同驱动皮带。本文就以上问题展开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针对长距离带式输送机多点驱动问题,结合带式输送机所受的运行阻力,给出了多点驱动时电机的功率分配;确定多点驱动中间位置时,根据等圆周力或等围包角的的原理,结合实际工况,给出了等距离或者等张力的布置方式以及具体的计算方式,为后续多点驱动模型设计提供了理论支持。结合带式输送机驱动电机的设计要求,设计了一台表贴式永磁直驱辊,理论分析了转矩脉动的产生,齿槽转矩和纹波转矩作为主要因素,极槽配合对转矩脉动的影响重要,通过三种不同极槽配合的比较,选择了其中转矩脉动最小的进行样机生产,设计了分数槽集中绕组来降低谐波含量;通过对平底永磁体和同心圆永磁体两种不同形状的永磁体进行比较,平底永磁体气隙磁密波形的正弦度更好,谐波含量更少;针对外转子永磁电机的散热困难,样机冷却选择水冷,设计了永磁直驱辊的冷却水道,搭建实验平台,进行样机空载、负载和温升实验,将设计和样机实验进行对比验证。针对优化筒壁厚度,减小电机体积的问题,对筒壁进行模型简化和受力分析,并对永磁直驱辊筒壁进行建模,将筒壁受力作为载荷施加,对比分析了5种不同厚度下的筒壁的形变量,在满足机械强度的前提下,输出转矩不变,电机的体积和材料的用量相比原来有所减小。针对带式输送机长距离输送以及输送过程中负载不均匀的问题,结合实际工况,采用i=0的矢量控制模型,设计了负载自适应的三驱控制系统,能根据负载量选择投入驱动电机的数量,当电机在轻载的时候,减小投入电机的数量增大单台电机的负载量,提高系统效率,当多驱系统投入两台及以上的电机时,在依载调节电机数量的基础上,实现多驱系统间的功率平衡,保证带式输送机安全节能运行。最后,搭建控制模块,建立仿真模型,通过仿真得出多驱系统的输出电流和输出转矩波形验证控制系统的正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