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高层隔震
高宽比
时程分析
应力分析
摘要:
隔震结构通过延长结构体系的固有周期,降低地震作用传递至上部结构的能量。随着隔震技术的发展与成熟,隔震技术开始在高层结构中得到应用并推广。但与中低层结构相比,高层结构的自振周期本身较长,设置隔震层所能达到的减震效果可能不会太显著,隔震效果较难保证;并且高层结构高宽比相对较大,使用隔震技术时,隔震层可能由于倾覆作用而出现拉应力。本文针对上述问题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介绍了高层隔震技术的研究与现状,阐述了隔震结构的基本原理以及隔震支座的力学特性,根据隔震结构选取合适的分析模型与分析方法,使用分析软件ETABS对上部结构以及隔震支座进行模拟,建立了高宽比分别为4,6,8的高层剪力墙隔震结构,并对隔震层进行验算。(2)研究不同高宽比隔震结构设置隔震层后对自振周期的影响,设置隔震层后,不同高宽比隔震结构周期增加均较为明显,前三振型周期较隔震前增加了1.9倍以上,有效的减少了传递到上部结构的水平地震作用。高宽比为4时,隔震结构的第一振型周期由0.876延长至2.102;高宽比为6时,隔震结构的第一振型周期由1.362s延长至2.723s;高宽比为8时,隔震结构的第一振型周期由1.643s延长至3.122s。(3)分析对比不同高宽比隔震结构隔震前后的地震剪力和倾覆力矩并确定水平向减震系数。设置隔震层后,隔震结构的地震剪力和倾覆力矩降低均较为明显,高宽比为4,6,8的隔震结构最大楼层地震剪力分别降低了65%,60%,57%;最大楼层倾覆力矩分别降低了74%,63%,62%。高宽比为4,6,8的隔震结构的水平向减震系数分别为为0.37,0.45,0.49,隔震结构均取得了良好的隔震效果。(4)对不同高宽比的隔震结构进行罕遇烈度地震作用下的应力分析,研究隔震支座最大拉应力和最大压应力的情况。随着结构高宽比的增加,隔震结构隔震层越来越容易出现拉应力,隔震层内部拉应力开始向边缘支座与角部支座集中。罕遇地震作用下,高宽比为4的隔震结构隔震层并未出现拉应力,高宽比为6的隔震结构隔震层支座开始出现拉应力,高宽比为8的隔震结构隔震层有1/3的支座出现了拉应力,最大拉应力为2.99MPa,远大于规范限值1.0MPa。罕遇地震作用下,不同高宽比的隔震结构隔震层支座最大压应力分别为15.56Mpa,24.02Mpa和29.36Mpa,均不大于规范限值30MPa。随着结构高宽比的增加,支座最大拉应力已经成为高层隔震结构最主要的控制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