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新型竖井掘进机
滚动截齿
冻土
应力
比能耗
有限元分析
摘要:
目前,在深厚冲积层中建设竖井绝大部分采用冻结法施工工艺,但随着冻结土层厚度越来越大,冻土作为固、液、气和冰晶体的特殊四相体混合的密实结构,且因受温度、含水率等因素影响使冻土破坏力学特性极其复杂。针对常规的竖井掘进机机械开挖和伞钻钻井钻眼爆破安全隐患大、效率低且工艺不连续等问题,严重影响竖井快速安全建设。为改变竖井掘进方式,提高竖井冻土开挖效率,采用了一种新型竖井掘进机,该掘进机在竖井冻土掘进中具有较好的适应性,其利用截齿连续滚动向下、行走式掘进冻土,其中滚筒旋转速度、侵入深度是影响截齿掘进冻土效率的重要因素。本文以提高竖井冻土开挖效率为核心,建立滚动截齿破冻土理论,分析冻土在滚动截齿作用下破坏的应力分布,截齿破冻土机理、受力理论及效率;借助WAW-600型材料试验机和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SHPB),分析冻土静态及动态的物理力学性能,优化冻土本构模型参数;利用有限元软件模拟截齿滚动状态下冻土破坏过程,得到截齿破掘冻土过程中存在最优滚筒旋转速度为30 r/min,最优侵入深度为40 mm,冻土破坏程度大,比能耗最低,效率最高;采用正交试验,研究截齿在多因素交互作用下对整体破冻土效率的影响规律,得到单因素的影响程度以及综合评价最好的因素组合,揭示了冻土在滚动截齿作用下动力破坏机理;开展了新型竖井掘进机地面应用试验,对比分析数值模拟中截齿在不同滚筒旋转速度、侵入深度作用下对冻土破坏效率的影响,得到截齿破掘混凝土过程中同样存在最优滚筒旋转速度为30 r/min,最优侵入深度为40mm,混凝土破坏特征明显,效率最高,验证数值模拟的可行性。论文的主要工作内容和研究成果如下:(1)建立滚动截齿破冻土理论,分析冻土在滚动截齿作用下破坏的应力分布,截齿破冻土机理、受力理论及效率,得到冻土内部法向应力分布及扩散规律,应力分布基本对称,冻土与截齿接触区域,应力值极大,离截齿作用点越远,应力呈指数衰减。冻土发生破坏时主要受到截齿滚动力、法向力作用,截齿作用力越大,冻土破坏越严重。由截齿破冻土比能耗计算公式可知,比能耗越低,效率越高。(2)通过WAW-600型材料试验机对冻土试件进行单轴无侧限抗压试验、巴西劈裂试验,得到冻土试件抗压、抗拉强度;通过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对冻土试件进行不同应变率下的冲击试验,发现冻土试件应变率效应和应变汇聚现象两种特殊性质。其中冻土试件抗压、拉强度较低,受到冲击力越大,越容易发生破坏。(3)结合Holmquist-Johnson-Cook压缩损伤模型(HJC)原始参数,优化冻土本构模型参数。利用前处理器Hyper Mesh软件、有限元求解器LS-DYNA软件和Solid Works三维软件耦合,模拟截齿在单因素滚筒旋转速度为20、25、30、35r/min、侵入深度为20、30、40、50 mm下破冻土过程,并采用正交试验研究了截齿在多因素交互作用下对整体破冻土效率的影响规律,得到了单因素的影响显著程度,以及综合评价最好的因素组合。确定截齿破冻土过程中存在最优滚筒旋转速度为30 r/min,最优侵入深度为40 mm,加大冻土内部应力变化、削弱冻土内部结构承载力、增加冻土裂缝产生和破坏范围,冻土破坏特征明显,截齿破掘冻土比能耗低,效率最高。(4)开展新型竖井掘进机地面应用试验,设置滚筒旋转速度为20、25、30、35 r/min,侵入深度为20、30、40、50 mm下截齿破混凝土过程。对比数值模拟中截齿在相应条件下侵入冻土破坏过程,得到截齿破混凝土过程中同样存在最优滚筒旋转速度为30 r/min,最优侵入深度为40 mm,加大了混凝土破坏范围和凹陷程度,破混凝土效率最高,验证数值模拟的可行性。本文共包含图47幅,表13个,参考文献9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