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GaN基LED
发光效率
温度
应力
极化效应
优化
摘要:
由于高密度数字存储、照明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巨大需求,对GaN基发光二极管(Light-emitting Diode,LED)的研究成为研究热点,尤其是大电流注入下短波长LED的发光效率等方面。本文围绕紫光和蓝光LED发光效率的提升及优化展开了研究与分析。首先概述了紫光和蓝光LED的研究背景与发展现状、Ⅲ族氮化物材料的性质与结构、LED器件的工作原理和相关物理特性;然后介绍了Crosslight公司的半导体器件模拟软件APSYS、模拟的基本理论以及模拟物理参数的设定。最后,利用APSYS软件对Al GaN/GaN紫光LED和InGaN/GaN蓝光LED器件在不同温度、极化以及应力下进行模拟,研究了蓝/紫光LED的发光效率。1.研究了温度对Al GaN/GaN紫光LED和InGaN/GaN蓝光LED器件光学特性和电学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紫光LED而言,当温度为255 K、295 K、335 K和375K时,发光峰值波长分别为355.3 nm、356.9 nm、358.0 nm和359.1 nm;光输出功率分别为14.8 m W、12.2 m W、9.9 m W和8.6 m W,降低了50.52%;Efficiency-Droop Factor从37.65%降低到0.09%,下降了37.56%。对于蓝光LED而言,四个温度下相应的发光峰值波长分别为415.2 nm,419.0 nm、420.9 nm和422.9 nm;光输出功率分别为11.5m W、8.6 m W、5.7 m W和2.1 m W,降低了81.81%;Efficiency-Droop Factor下降了23.79%,表明温度对紫光LED发光效率的提高比蓝光LED更加显著,优化性能更佳。2.分析了半极性m-plane和非极性r-plane量子阱结构的Al GaN/GaN紫光LED和InGaN/GaN蓝光LED的发光特性,并与极性c-plane结构进行比较,探究了极化效应对蓝/紫光LED器件发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紫光LED而言,当电流密度为300A/m时,半极性和非极性多量子阱结构的样品,其光输出功率比极性结构提高了132%和180%,自发发射谱峰值分别是极性结构的4.99倍和2.67倍。对于蓝光LED而言,当电流为300 A/m时,与极性结构相比,半极性和非极性结构的样品,光输出功率提高了285%和104%,非极性结构对蓝光LED的影响没有紫光LED大,相应的自发发射光谱峰值强度减小。总之,应用非/半极性量子阱结构通过限制电子泄漏、增加空穴的注入、以及提高电子和空穴的波函数重叠率,改善了LED发光活性区中的极化效应,及其诱发的内建电场引起的量子限制Stark效应,进而能够增强器件的辐射复合效率,改善了Efficiency-Droop效应,提高和优化了器件的发光性能。3.研究了应力对Al GaN/GaN紫光LED和InGaN/GaN蓝光LED的光学特性和电学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紫光LED而言,在0 GPa时,自发发射光谱发光峰值波长为359.7 nm,当应力为1 GPa和2 GPa时,发光峰值波长为359.4 nm和358.0 nm,出现蓝移;当电流密度为600 A/m,应力为1 GPa和2 GPa时,光输出功率分别比0 GPa降低了15.89%和27.90%,多量子阱结构中的辐射复合率分别降低了15.75%和17.25%。对于蓝光LED而言,当应力为0 GPa时,发光峰值波长为414.8 nm,当应力为1 GPa和2 GPa时,发光峰值波长为414.6 nm和414.2 nm,也出现了蓝移,且1 GPa和2 GPa应力时的光输出功率比0 GPa分别降低了9.8%和21.67%,辐射复合率降低更明显,分别下降了11.93%和28.50%。因此,应力调控对提升LED器件发光效率有明显的优势,能够很大程度地优化LED器件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