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注热开采
气水相渗
残余水饱和度
应力
驱替压差
温度
摘要:
注热开采能够促进煤层气解吸,是提高煤层气开采效率的有效途径之一,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中国拥有丰富的煤层气资源,在实际的注热开采煤层气工程中,地下水和煤层气同属于流体且共存于地层,会随着开采深度不断增加,有效应力、孔隙压力和温度等因素发生持续变化,同时煤储层中煤层气与地下水之间也会在采动影响下相互作用,所以这些因素对煤层气开采会产生较大的影响,因此,需要深入研究热力耦合及气体吸附对无烟煤气水相渗特性影响规律,它对优化注热开采技术和提高煤层气开采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以陕西榆林神木市孙家岔镇海湾村河畔煤矿所产的煤样为研究对象,利用Meso MR12-060H-1核磁共振分析仪,实验分析了煤样的孔裂隙分布特征。采用TCXS-Ⅱ型煤岩气水相对渗透率测定仪,开展了不同温度与应力耦合情况下气水相渗实验,研究了热力耦合作用下气水相对渗透率曲线变化规律。此外,采用甲烷和氦气实验研究了气体的吸附性对煤岩气水相渗的影响,揭示了温度、应力以及吸附解吸作用对煤岩气水相对渗透率的影响规律。
(1)核磁共振T2弛豫图谱及孔径分布图均能说明试验的煤样主要以微小孔和中大孔的发育为主;微小孔喉在数量上占据主导地位,而中孔喉虽然较微小孔喉少,但仍然比大孔喉和裂隙更为常见。
(2)采用甲烷气体进行热力耦合作用下气水相渗实验,分析得到在体积应力为18MPa条件下,温度由20℃升高至80℃,残余水饱和度和等渗点饱和度均减小,气水共渗范围变宽。虽然煤岩结构受到体积应力的约束,但温度的上升仍促使气相渗流能力增强。温度为80℃条件下的煤岩,随着体积应力由12MPa增大到18MPa,残余水饱和度和等渗点饱和度均呈上升趋势,气水共渗范围由窄变宽。体积应力的增大会导致煤岩岩心骨架改变,压缩孔裂隙空间,造成气水两相渗流能力减弱。与体积应力相比,煤岩对温度的响应更为敏感。在温度为80℃,体积应力为18MPa中,气水两相的渗透能力显著优于温度为20℃,体积应力为12MPa时的渗透表现。
(3)分别采用甲烷、氦气气体在不同驱替压差作用下进行气水相渗实验,结果表明,随着驱替压差由3MPa增大到5MPa,残余水饱和度减小,等渗点饱和度增大,等渗点相对渗透率减小,气水共渗范围变宽。驱替压差作用下甲烷气相渗流能力相较于氦气偏强,驱替压差的增大会增强吸附性更强的气体气相渗流。
(4)在不同温度、有效应力作用下采用甲烷、氦气气体进行气水相渗实验,其气水相渗特征变化规律与热力耦合作用下气水相渗实验规律相同,但对比甲烷与氦气实验结果发现,甲烷气相在煤储层中的渗流能力弱于氦气,有效应力的增大会抑制吸附性更强的气体气相渗流。高温会增强吸附性较强的甲烷气体解吸能力,导致甲烷气相渗流能力增强。即吸附性强的气体在高温环境更利于提高煤层气开采效率。
图31表33参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