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民族识别
原住民族认定
祖国大陆
台湾
摘要: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为了贯彻民族平等、民族参政议政、民族区域自治的政策,党和国家开展了大规模的民族识别工作。通过民族识别,弄清了我国的民族情况,为我国民族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了依据,保障了各民族平等自由的权利,促进了民族团结。台湾的民族识别是中国民族识别的重要组成部分,新中国民族识别将台湾少数民族统一定名为“高山族”。20世纪五十年代,台湾当局也在台湾地区进行“民族识别”,2000年之后,又认定了一些新的族群。由于台湾的少数民族身份需经台湾当局认定才能获得,又因台湾少数民族自愿选择“原住民族”作为族群统称,所以习惯上将台湾的民族识别称为“原住民族认定”。随着“原住民族认定”工作的进行,“原住民”身份地位大大提升,台湾社会也受到了广泛影响。笔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借助文献研究法、对比研究法、个案分析等研究方法,将大陆的民族识别和台湾“原住民族认定”进行对比研究,得出两岸识别工作在产生背景、识别依据、识别过程、识别意义和存在问题等方面的诸多异同。文章共分五章,具体内容包括:第一,祖国大陆民族识别与台湾“原住民族认定”产生的背景比较。大陆的民族识别是为了保障各族人民平等权利而产生的,台湾“原住民族认定”则是“原住民族”为了争取自身平等权利而推动开展的。两项工作的最终目标一致,但起因并不相同,这与两岸的社会环境息息相关。第二,祖国大陆民族识别与台湾“原住民族认定”的依据比较。祖国大陆民族识别主要以民族四个特征为客观依据,充分尊重民族意愿,识别时参考民族的历史与现状。台湾“原住民族认定”则以族群血缘、语言、文化等方面的差异作为主要核定依据。第三,祖国大陆民族识别与台湾“原住民族认定”的过程比较。祖国大陆民族识别从新中国成立之初就开始,主要经历四个阶段,其中有成果丰硕的高潮时期,也有工作几乎停滞的阶段,最终识别出55个少数民族。台湾新增“原住民族”的认定以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本土化运动”为开端,至今仍在继续,期间陆续有7个新族群获得认定。第四,祖国大陆民族识别与台湾“原住民族认定”的意义比较。新中国的民族识别为实行民族平等奠定了基础,为解决民族问题提供了参考依据。台湾的“原住民族认定”则保障了“原住民”的权利,促使台湾文化朝多元化方向发展。第五,祖国大陆民族识别与台湾“原住民族认定”存在的问题比较。由于双方在识别的标准上都或多或少的存在一些问题,造成双方在识别过程中出现过一些偏差,这些偏差也给社会带来了些许负面影响。通过两者的对比研究,找到了祖国大陆民族识别与台湾“原住民族认定”在背景、依据、过程、意义和存在问题等方面的异同,并论证分析这些异同产生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