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民族识别
中国少数民族
中央民族学院
单一民族
各民族
调查研究
民族成分
全国人口普查
民族区域自治
民族平等政策
摘要:
为何进行民族识别中国自古是一个拥有众多民族的国家,见于史籍记载的族称数以百计,数千年间,往往以不同的"人"、"民人"、"种"、"种落"、"国"、"部"、"部落"、"族"等来表述不同的民族和部落。但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前,对这些部落或民族是否是真正意义上的民族,始终没有科学、统一的识别,以至于造成了称谓混乱、族落庞杂的局面。中国少数民族由于历史、地理、人文等多方面的原因,各种自称和他称,名目纷繁。1953年全国第一次人口普查时,汇总登记的民族名称达400多个,仅云南省就有260多个。在落实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等政策过程中,诸如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里应有多少少数民族的名额、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建立民族自治地方、帮助发展民族经济、开办民族学校、发展民族文化等,都需要首先弄清楚中国到底有多少民族,上述400多种族称,哪些是汉族的一部分,哪些是少数民族?在确定是少数民族的诸称中,还要弄清楚哪些是单一民族,哪些是某一少数民族中的一部分。这种为确定民族族别和族属而作的调查研究、征得各民族同意,经过法律程序认定,并由中央正式公布的工作过程,称为民族识别。这是推行民族平等政策的必不可少的前提。识别民族成分依据什么1953年,全国人口普查汇总所报民族名称达400多个,依据什么来识别哪些是单一民族,哪些是某个民族中的一部分呢?在当时,我们所能遵循的基本的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