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布芒人
族群认同
民族识别
摘要:
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的民族识别产生的一个重要结果是将400多个自报族称的族体整合为56个具有政治经济权利的民族,生活在云南省红河州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的布芒人就是400多个群体中的一员,民族识别工作小组认为他们的族源可能是布朗族,但是考虑到历史上与周边其他傣族群体的交往、融合情况,为了布芒人的发展考虑,他们被国家划为了傣族的一个支系。
本文以金平布芒傣族的研究为个案,从布芒人的历史源流、客观上布芒人与白傣的文化存在差异、主观上布芒人的族群意识长期难以消解、以及布芒人怎么在中国56个民族的民族版图之下调适自己的民族认同四个方面分析他们的族群性与族群认同状况,试图证明中国的民族识别产生的民族既不同于以世系和血缘来划定的那种族群,也不同于民族国家语境之下强调文化边界应与政治边界重合的那种民族,它们就是独具有中国特色的56个民族群体。
民族识别之前布芒人在与周边族群交往互动的过程中,形成了自己地方性的族群分类体系,他们与周边包括白傣在内的其他群体之间存在着清晰的族界;但是由于国家权力的介入,布芒人与白傣一起被划入到了傣族共同体中,原本清晰的族界被打破;同时由于56个民族的民族版图是通过法律已经被固定下来的,这个事实轻易不会再改变,所以布芒人虽然心理上仍然对国家的民族分类体系保留有质疑,但他们也在某些方面用自己的方式来理解这种新的分类;而且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的改革开放使得原来隔绝的各民族区域间的交流越来越多,地方族群对国家新的民族分类的理解和接受程度比之前任何一个时期都要高,所以似乎也存在这样一种可能性,即布芒人可能最终会接受他们的傣族身份,形成一种新的傣族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