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城市设计
类型学
五邑侨乡
文化景观
江门长堤历史街区
摘要:
在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加速发展、世界文化景观遗产数量与潜力失衡、以中国侨都——江门五邑为代表的侨乡文化景观风貌面临遗失的时代背景下,对我国尤其是五邑侨乡文化景观更新探索的必要性日益凸显。同时,人们愈加认识到自然、文化、历史之间不可忽视的关联性,意识到历史和华侨影响下的文化景观与城市生活和城镇发展协调统一的重要性,以及对五邑侨乡文化景观进行更新的迫切性。首先,本文通过对研究对象形成及特征的研究,发现关联和影响五邑侨乡文化景观的内容不仅体现在建筑、景观等外在的物质形态上,更深层内涵上还涉及了城市历史、华侨资助和现代建设过程中关于权属、业态和管理等多个方面,而这些仅由单纯的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和景观设计从相互分立的角度无法系统、整体地解决文化景观更新的问题,而通过城市设计对空间形态的控制导引、对多元参与和协同机制的引入才能从城市整体、重点区段和重要节点等不同层面对文化景观进行更新策略实施的引导。同时,本文引入城市形态研究重要方法之一的类型学,其在城市设计中具有重要的方法论价值和技术逻辑意义,对城市自然、历史文化的重视和划分形态类型的方法与城市设计相辅相成。进而,本文在城市设计视角和类型学方法的指导下,对规划、建筑、景观领域城市空间要素受到华侨影响形成的文化景观类型进行建构,形成了五邑侨乡文化景观体系。按“宏观——城市”、“中观——街区(村落)”、“微观——建筑(景观)单体”三个层面,划分对应的五邑侨乡文化景观类型分别为“城镇空间肌理及格局”、“建筑群组及公共空间”和“建筑单体及其外环境”,并对各层面文化景观进行分类型研究。其中,由于骑楼街区在五邑侨乡分布广泛、层面要素类型丰富、侨乡文化特色突出、与现代城市风貌发展联系紧密,以及申遗潜力巨大却未像开平碉楼与古村落一样被列入世界遗产等多种原因,本文选取骑楼街区作为五邑侨乡文化景观的重点研究代表,以城市设计视角和类型学方法对骑楼街区的文化景观体系进行构建和要素解析,并从街区、区段和节点层面对骑楼街区文化景观更新模式进行探索研究。最后,本文以江门长堤历史街区规划与设计作为五邑侨乡文化景观更新实证进行应用研究,为五邑侨乡文化景观的整体更新模式的研究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