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神怪片
类型学
类型格局
主打类型
摘要:
新世纪伊始,面对电影全球化和商业化的背景。以《英雄》为起点的“古装大片”迅速蹿升为中国电影的显面,这是伴随电影体制改革、市场化建设和院线建设,实施的全方位转型,拉开了国产商业大片时代的帷幕。随后《十面埋伏》《无极》《神话》《夜宴》《满城尽带黄金甲》等古装大片不断呈现,但因创作模式单一造成的观众审美疲劳,海外电影市场的逐渐萎缩,使新十年赫然崛起的神怪片成功取代逐渐式微的古装大片,成为当下中国商业电影的主打类型。在多元化的类型创作景观下,“西游记”系列、“聊斋志异”系列、“狄仁杰”系列、和《捉妖记》《美人鱼》《九层妖塔》《长城》《奇门遁甲》等神怪片相继涌现,受到观众、市场的喜爱和追捧,并数次登顶国产电影的票房冠军。近年来,神怪片的持续热映与多点位探寻的类型发展,显现出更加完整清晰的类型建构意识。但是,目前学界、业界和市场方面对于此类影片的界定阐释仍存争议,先后出现了“魔幻电影”、“奇幻电影”、“玄幻电影”等概念的杂芜,造成观众和学界无法清晰辨识神怪片独有的类型特质与历史文化特质,更无法厘定该类型的边界。本文试图针对这一概念乱象,着重从文化依据和电影历史发展的角度,对神怪片历史发生、发展的内涵外延实施界定。在类型学审视的基础上,对神怪片的核心类型程式、类型演变和类型特征等指标加以探究。从神怪片的叙事内涵着手,解析神怪片独特的叙事取材和内在精神,归纳出影片多元化的人物谱系和影像风格。进而,对新世纪神怪片发展过程中滋生出的神怪IP系列和神怪亚类型系列进行归纳总结,分析其商业运作模式的拓展和热映浪潮背后的困境。最后本文将阐释神怪片类型建构与发展的战略意义,以期通过对神怪片本土资源与品牌的确立,使其成为本土超常规类型体系打造的柱础与基石和对外竞争与博弈的重要砝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