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南京地区
东晋南朝
类型学
鸡首壶
碗类器
单一化
摘要:
本研究是以如何解决4-6世纪东亚考古资料分期标准化问题为出发点的。二十世纪以来,由于考古资料的暴增及学术交流的频繁,中韩日考古学者们意识到了相互之间在研究上的分歧。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学者们试图将三个国家考古材料进行交叉编年,并且已经有学者用这样的方式来研究了,但尽管有这些尝试,研究者们仍然相互坚持不同的意见。有鉴于此,本文试图在详细整理、分析4-6世纪东亚考古资料的基础上,以东晋-南朝鸡首壶与碗类器为切入点,尝试建立通用性更高的东亚考古材料编年标准。绪论部分阐述了本文的研究对象、研究目的、研究宗旨及方法等问题。本研究的时间范围判定为四至六世纪的东晋南朝,也是韩半岛国家的形成期。本来需要详察该时期所有文物的交叉编年,但由于涉及到的资料非常庞杂,因此本研究的对象暂集中于“南京周围出土的东晋-南朝瓷器”,特别是鸡首壶与碗类器。笔者认为,在东晋-南朝瓷器中,鸡首壶形制的演变最能体现时代的变化,而碗类器则最能反映制作方法的发展,所以本文选取它们作为典型对象加以重点分析,也期望能够透过对它们的研究来探索东晋-南朝时期社会面貌的变迁。第一章尝试对南京及其周围地区出土东晋-南朝鸡首壶与碗类器进行型式分析。东晋-南朝鸡首壶的壶体与把手形态之组合的演变最能反映时代的变化,运用组合式型式分类法,笔者总共划分出8种型式。碗类器的外观单一,其形态随时间发生的变化较为缓慢,但是,笔者认为其制造技术与工艺的先后演变关系却相对较为明确。因此根据碗类器底面制作工艺的不同,共计析分出3种型式。第二章尝试对前一章所划分出的型式进行年代上的研判。在分期年代时参考了许多东晋-南朝时期纪年资料,除了南京的出土纪年材料外,还利用了南京附近地区的出土材料。本研究共划分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从4世纪初至4世纪中叶;第二阶段,从4世纪中叶至5世纪前叶;第三阶段,从5世纪前叶至5世纪中叶;第四阶段:5世纪中叶以后。就鸡首壶而言,在第一、第二两个阶段,同时存在着多种形态。总体趋势是逐渐变得更加多样化。但到了第三阶段,鸡首壶的形态就与前两个阶段有了明显区别,简化为单一的形态,这种状况一直延续至第四阶段。笔者观察到碗类器也存在类似的变化趋势:碗类器在第一、第二阶段同时并存有3种型式,但到了第三阶段,则演变成只剩下一种型式,并一直延续至第四阶段。第三章分析了东晋南朝时期鸡首壶、碗等东晋-南朝瓷器形制走向单一化的社会背景。420年刘宋王朝的建立标志着皇室与名门所支配的社会发生了根本变化。身份卑贱的刘裕在420年成为皇帝之后,齐、梁、陈朝都以强大的军事力量为基础,由身份卑微的军人统治。这些军人出身的皇帝逐渐剥夺了名门贵族的军事权力、行政权限以及财富,使他们的权利削弱,但并没有否认他们的势力和权威,甚至在朝廷中还模仿名门贵族的言行与艺术活动,这标志着名门贵族的“社会优势”是被皇室承认的。东晋时代有着形式非常多样的东晋-南朝瓷器,到了南朝时期,社会背景出现了单一化倾向。与自身从事文学艺术创作的名门贵族不同,出身卑微的刘宋朝廷为了接受名门贵族此前所创造的高层文化而开始模仿他们的言行和艺术活动。笔者认为东晋-南朝瓷器形态发展的单一化趋势就是在这样的模仿过程中发生的一种物质文化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