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权力
规训
考古学
谱系学
摘要:
福柯是当代法国著名的思想家,一生著作颇丰,但纵观其书,对权力问题的探讨却一直贯穿其中,构成其最著名的微观权力思想。不同于传统的权力模式,福柯的权力思想重在一个“微”字,是一种微观层次上的权力,渗透在社会的各个角落内,对人们进行着监视与规训。权力在福柯这里,本质上是一种关系,它没有中心,无法为个人所拥有,具有生产一切的能力。本文希望通过对福柯微观权力形成的背景、福柯对权力问题的哲学化、权力思想发展的三个阶段以及权力思想的具体内容的分析,来达到对其微观权力思想的整体把握,最终得出对其意义、价值以及局限性尽可能合理的评价。本文共包含有四个部分的内容。第一部分是对福柯微观权力思想提出的社会历史维度的考察。二十世纪的西方社会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及各国的政治运动,法国也身处其中,尤其是1968年法国爆发的“五月革命”,对整个国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福柯在这些动荡不安中逐渐觉察到,自启蒙时代以来确立的现代权力运作机制已经无法解释这些问题,一种新的权力运作机制已经悄悄建立。通过对启蒙主义哲学的现代性、主体性以及理性的质疑与批判,福柯提出,这些所谓公平、正义的东西只不过是权力的偶然建构物。就思想理论来源而言,福柯的权力思想和谱系学方法直接来源于尼采的权力意志和谱系学。第二部分介绍了两种传统的权力观以及福柯对它们提出的批判与变革,福柯不满于这两种传统的权力观:一个是法理主义的法权模式,另一种是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学模式。他认为权力是没有主体、没有中心、具有生产性的,本质上是一种力的关系,而非某种所属物概念。福柯还将权力问题进行了哲学化,主张从人的角度看待权力问题,使其成为一种人自身的存在论,权力问题至此变为了一个哲学论题。第三部分是通过福柯各个时期的重要著作对福柯权力思想发展的三个阶段的考察。这三个阶段分别是:考古学阶段、谱系学阶段以及伦理学和生存美学阶段。考古学阶段注重对话语的考察,揭示出权力与话语的内在联系,这个时期福柯的权力观接近于传统的权力观,即认为权力是一种否定性的、压迫性的力量;谱系学阶段注重对权力的考察,规训权力使人成为被规训的主体,社会变成了一个规训社会,通过对性史的考察,提出权力是生产性的、肯定性的;在前两个阶段中,福柯揭示了权力的无处不在,在伦理学和生存美学阶段中,福柯却为个人寻得了一种自我选择的个人技术,虽然他承认权力技术不可逃避,但是个人可选择无视此权力,使其失效。第四部分是对福柯权力思想的全景性分析。分别阐述了权力的本质、特征、以及划分的五个具体维度和运作机制等。权力本质上是一种力的关系,是无主体、无中心、多元化的,具有关系性、内在性、自下而上性,社会意向性以及辩证性。权力可以分为对他者的权力、对主体的权力、空间权力、规训权力和牧师权力。权力通过规训技术使主体成为被驯服的人,从而更好地服务社会。第五部分是对福柯权力思想的评析。一方面我们要认识到福柯的权力思想的价值与意义,例如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不一样的权力视角,为边缘者发声等,另一方面也要认识到福柯权力思想中的局限性,例如他对个体内部力量的忽视,对宏观层面的权力的忽视等等。对于福柯的权力思想,我们应该辩证地看待,将其与现实联系起来,特别是要置于西方哲学发展史中予以深度的理论考察,彰显其价值、意义与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