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金石學
錢大昕
考據學
清代學術
乾嘉
潛研堂金石文跋尾
摘要:
金石學初盛於宋代,元、明中衰,至清代復盛。在乾隆、嘉慶時期,金石學更與清代考據學風潮結合,湧現出許多著名的金石學者。本論文以錢大昕為中心,主要考察如下三點:一、錢大昕本人的金石學研究歷程與成果;二、錢大昕金石學研究的理念與實踐;三、以錢大昕為中心的乾、嘉金石學研究群體面貌。這三點又可以濃縮為兩個核心問題,即:清代考據學與傳統金石學如何互動?乾、嘉金石學的學術交流網絡呈現出何種面貌?本文從宏觀與微觀兩個角度對錢大昕的金石學研究做了考察,既系統地梳理考證了錢大昕個人的金石學研究情況,也對乾嘉金石學研究的共性有了較為全面的把握。論文主體除緒論、結語和附錄外,共分為四章。.緒論部分首先區分金石學史上“鑒賞”與“考證”二派,以此為基論述自宋至清金石學的演變,然後簡述了錢大昕在金石學史上的意義,以及國內外研究現狀和本文研究思路。正文的四章分別考察錢大昕的金石學研究歷程與成果、錢大昕金石學研究的理念與實踐以及乾、嘉時期的金石學研究群貌。第一章將錢大昕的金石學研究歷程分為“萌芽期”、“發展期”與“成熟期”,以此為脈絡詳細考證了錢大昕的金石學研究歷程、錢大昕的訪碑活動以及錢大昕的金石學著作。第二章考察錢大昕的金石學研究理念。主要有三點:一是將金石視為考證之材料,這一方面承續了趙明誠、洪适、顧炎武等人的傳統,另一方面也源於他學術“愛博”的內在趨向;二是將金石視為立名之載體。錢大昕重視金石的立名功能,他的金石學研究也有着傳遞古人聲名的趨向在其中;三是將金石視為欣賞之對象,這裡主要分析錢大昕“好古結習”背後所展現出的傳統文人對金石的矛盾態度以及金石學獨立的歷程。第三章主要考察錢大昕的金石學研究實踐。全章分別考察錢大昕考釋金石、借金石考史、借金石校經的成就以及錢大昕詩歌中的金石書寫。第四章以錢大昕為中心,考察乾、嘉金石學研究的學術網絡。主要以王昶、朱筠、翁方綱、黃易、畢沅、阮元、李文藻為例,一方面考證他們與錢大昕在金石學上的交流,另一方面也分析了他們與錢大昕理念與實踐的異同,由這樣的個例研究透視乾、嘉時期金石學研究的群體面貌。最後的附錄有四個部分,第一是對《潛研堂金石文跋尾》徵引前人金石書目進行了統計,從文獻層面考察錢大昕對前代金石學的接受;第二是對《湖北金石詩》徵引錢大昕說進行統計;第三是對《山左金石志》徵引錢大昕說進行統計;第四是對《兩浙金石志》徵引錢大昕說進行統計。後三者皆是為了考察錢大昕金石學成果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