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若笔沟
形态特征
侵蚀发育
堆积
摘要:
我国西南山区地质灾害严重,流域侵蚀作用强烈,产沙以及输沙能力效果明显,地貌效应显著。由于流域系统结构复杂,受诸多因素影响,地形陡峭,野外实测数据难以获取,流域侵蚀发育过程定量分析困难。本文以西南山区若笔沟流域为典型研究区,通过野外考察、GIS技术和DEM数据,测量并提取计算流域侵蚀地貌形态参数,结合统计分析方法,定量地分析了若笔沟流域侵蚀发育形态特征、侵蚀现象的空间分布规律、侵蚀-堆积规模程度以及侵蚀对流域农业用地的影响。研究表明:(1)若笔沟流域正处于侵蚀发育壮年阶段,侵蚀作用较为强烈,侵蚀发育活跃性较高,侵蚀程度上游强于下游,侵蚀方式为溯源侵蚀。若笔沟主沟道左右岸侵蚀发育均衡,而杉木沟沟道左右岸侵蚀发育差异明显。(2)若笔沟主沟道中上游是以沟床下切侵蚀为主,侵蚀强度自上游到中游逐渐减弱。而中下游则是以冲淤为主,沟床在下切与抬升中转换,侵蚀强度较弱,形成了大量的阶地。若笔沟流域坡面侵蚀来源以崩塌滑坡为主,侵蚀数量高达133处,空间分布极为密集,平均每两处相隔仅125 m,侵蚀规模大,总侵蚀面积为596500.4 m2,占流域总面积的0.48%,总侵蚀量为4451713.2 m3。(3)若笔沟主沟道存在大量的堆积体,横向侵蚀强烈,其中游段最为严重,而杉木沟堆积较少,沟床下切侵蚀强烈。流域内堆积总面积为522959.4 m2,占流域总面积的0.41%,堆积量为937007.7 m3,反映现阶段若笔沟内仍具有大量的可利用的松散物质,为流域侵蚀的发生提供有利条件。(4)若笔沟流域内的农业用地主要分为两种:一是开发坡面堆积而形成的坡耕地,总共6处,总面积为40729.8 m2,占坡面侵蚀总面积的6.39%。开发的坡耕地仅仅加快了少量的坡面水土流失,对整个流域侵蚀影响不大;二是开发沟道堆积而形成的耕地,总面积7573.5 m2,占沟道堆积总面积的0.81%,利用率极低。研究结果可以为山区流域防灾减灾、生态恢复、土地利用等提供参考和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