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城市交叉口
城市形态
时空数据
类型学
ArcGIS
摘要:
城市交叉口既满足城市道路交通,又是提供社会聚集活动场所。城市交叉口具有“标识性”、“节点性”,是城市空间中的重要“节点”,给人们带来对城市空间尺度、建筑韵律、环境色彩的强烈印象和感知度;城市交叉口是城市“标识性”要素的重要构成部分,其空间特征具有引导性及指向性作用,作为在城市中辨别方向的依据。我国城市交叉口的沿街开发模式不同于西方城市的街区式开发,表现出独特的城市空间形态特征。本文研究立足于时空数据视角,以武汉城市交叉口空间形态为例,运用类型学方法,建立街道模式、土地利用、建筑形态三大类要素指标研究模型,通过历时性和共时性分析两个维度,探讨和解读城市交叉口空间形态类型特征以及演变过程和机制。首先,阐述文章研究城市交叉口空间形态类型的选题背景,梳理城市交叉口空间形态相关的国内外研究进展,阐释本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选择研究对象并界定其属性,建构本文研究设计、方法和框架。其次,通过梳理城市形态相关概念辨析与界定、城市形态理论研究及“分类学”研究方法的理论研究,析出类型学研究方法所基于的两大基础理论——康泽恩城镇平面分析法、建筑类型学,以及“分类学”研究方法中对城市空间形态特征分类。然后,建立时间尺度的历时性、空间尺度的共时性尺度分析;构建城市空间形态要素指标分析模型——街道模式、土地利用、建筑形态,达到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分析城市交叉口空间形态类型特征的目的。最后,本文研究基于武汉市时空数据,从历时性分析的时间维度出发,依据“包容型”、“扩展型”、“突变型”、“填充型”四种类型,分类探究城市交叉口空间形态类型的演变过程和机制;从共时性分析的空间维度,依据“平面形态特征”中正交网络型、径向网络型、碰撞网络型、扭曲网络型、对角线网络型五种类型,分类解读城市交叉口空间形态类型特征。依据城市交叉口空间形态特征及历年演变过程和机制,以“土地利用结构”(商业主导型、商业推动型、商业附属型)、“城市形态等级”(中心节点型、重要节点型、一般节点型)三种分类方法,拓展城市交叉口类型分类,使得城市交叉口空间形态类型学研究更清晰、更全面、更系统。本文以武汉城市交叉口为研究对象,借助武汉市1964~2020年的历年建设数据及谷歌地图的历史影像绘制城市交叉口CAD和GIS地理空间数据。运用ArcGIS地理分析方法和类型学方法,研究城市交叉口空间形态的街道模式、土地利用、建筑三类要素特征。阐释了“包容型”、“扩展型”、“突变型”、“填充型”四种演变模式的城市交叉口空间形态类型的演变过程和机制,总结出四种演变模式的整体演变趋势;分析了“正交网络型”、“径向网络型”、“碰撞网络型”、“扭曲网络型”、“对角线网络型”五种城市交叉口平面类型的空间形态类型特征,并拓展建立了“土地利用结构”、“城市形态等级”分类方法。最后,提出城市交叉口空间布局的传承和差异性演化、城市交叉口功能用地演替和集约化开发、城市交叉口形态特征的空间分异效应、城市交叉口空间设计的实践指导策略主要研究结论,以期本文为未来我国城市交叉口空间设计提供指导性建议,丰富城市交叉口空间形态类型学领域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