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句鑃
吴越
东周
考古学
摘要:
句鑃是一种钟体编列打击乐器,集中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吴越地区,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本文以句鑃为研究对象,既包括吴越地区出土的句鑃,也包括非吴越地区出土和博物馆旧藏的句鑃,对其进行考古学研究与若干问题探索。本文共分为五部分:绪论部分对研究背景作了简单说明。笔者出于句鑃是吴越特色乐器、句鑃研究较为薄弱、近年来句鑃出土材料增多的缘由而确立选题。“吴越”融合了吴越国、吴越地区、吴越民族和吴越文化的含义,其时间范畴为西周早期至战国时期,空间范畴包括江苏、浙江、上海、安徽南部和江西东北部。“句鑃”源于器物自铭,音“gōu diào”,写作“句鑃”,义与祭祀功能相关,并对句鑃各部位名称也进行了统一命名。本文运用考古类型学、考古地层学、对比研究法和统计归纳分析法等多种研究方法,试图全面系统地研究句鑃,揭开其神秘面纱,为以后深入研究打基础。第一章是句鑃的发现与研究。全面搜集了各地发现的句鑃和博物馆旧藏句鑃,分山东地区、江苏地区、浙江地区、安徽地区、广东地区、旧藏句鑃六部分,按发现的时间顺序分别介绍。随后梳理了句鑃的研究现状,从音形义、铭文考释、编列数量、功能用途、来源及类型学研究六大方面进行综述。第二章是句鑃分型与分期研究。青铜句鑃根据腔体扁鼓程度、铣高与于深程度、柄长占通高比例或铣间占腔体比例分为ABCD四型。A型青铜句鑃又根据柄制分为Aa型和Ab型,再根据于口特点分为Ⅰ式、Ⅱ式。C型青铜句鑃根据柄制、纹饰、两铣长度以及于口弧曲程度分为Ⅰ式、Ⅱ式、Ⅲ式。青瓷句鑃根据铣间大小、腔体体型特征分为ABC三型。硬陶句鑃根据铣间大小、腔体体型特征为ABC三型。根据句鑃形制变化的规律可分为五期,再根据标准器的年代推断同一风格句鑃的年代,由此可知第一期为西周晚期~春秋早期、第二期为春秋中晚期、第三期为战国早期、第四期为战国中晚期、第五期为西汉中期。第三章是若干问题讨论。首先是对句鑃自身的材质、形制、纹饰、出土地点、所属时代、功能用途、使用方法、编列数量、同出器物等问题进行探讨,明确说明。其次从多角度对比句鑃与铙、钲、铎的区别,指出并修正以往发掘报告或有些学者命名错误的乐器。最后探讨非吴越地区的山东地区出土句鑃和南越王墓句鑃的性质问题,认为两者均是受吴越文化影响而产生,在某些方面进行改造,使之具有本地区特色。结语部分对本文进行总结。吴越青铜器研究较为成熟,可仍是重视礼器研究而轻视乐器研究,作为吴越特色乐器的句鑃一直处于被忽视的状态。句鑃是吴越文化的载体,它并没有随着吴越国的灭亡而消逝,而是继续发挥着影响,承载着许多历史文化信息,值得重视。只有回答好句鑃本身存在的各种问题后,才能进行后续的深入研究,本文即是为以后相关研究做铺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