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运动事件
类型学
词汇化
事件整合
修辞风格
摘要:
本文以金庸的《射雕英雄传》及郝玉青的英译本为语料,选取其中的运动事件表达作为研究对象,结合泰尔米(Lenard Talmy)的运动事件类型学理论和事件框架理论,以及博纳迈耶(Jürge Bohnemeyer)等的宏事件特征理论,对比分析英汉方式动词和路径动词的词汇化模式异同,并探讨事件整合方式,最后结合鲁迅小说英汉平行语料库对上述对比研究发现进行论证。首先,对英汉方式动词的语义精细度进行分类和量化研究,发现英语的方式动词更丰富,词化程度更高,能够表达更精细的方式信息,汉语的方式动词相对匮乏,词化程度较低,倾向于使用连动结构传递方式信息;英汉都存在使用外围成分编码方式信息的情况,其中最多的是副词编码,且汉语使用频率要远高于英语。对英汉路径动词的编码进行量化研究,发现汉语的路径动词更丰富,部分趋向动词可以单独编码成主动词来表达运动事件,而英语附加语往往需要与主动词搭配来表达位移信息。其次,对英汉语运动事件切分的差异进行研究,发现英汉在表征包含肇始事件、经过事件和到达事件的不同组合方式时表现出相似性;在编码背景信息时,英语可以通过一个方式动词引出多个背景信息,而在汉语中每个方式动词只能引导一个背景信息;对比英汉宏事件特征表达式中各构件组合方式,发现英汉最典型构件组合不尽相同,且英语组合模式中[背景]和[动体]的出现频率要明显高于汉语;从类型学归属的角度看,英语是典型的卫星框架语言,而汉语则表现出均等框架语言的特征。最后,本文运用鲁迅小说英汉平行语料库就英汉翻译中如何准确理解两种语言的叙事风格和表达习惯,而后如何忠实编码信息展开讨论。研究发现,从词汇编码的层面看,出于表达精确的需要,英汉使用非动词形式编码方式信息是一种普遍现象,包括副词、副词短语、拟声词、介词短语及描述性短语等,且汉语的使用频率很高;考虑到凸显性和背景化对等,英语属于高方式凸显语言,汉语的方式动词词库不及英语丰富,在英译汉时应考虑非对等结构和信息量编码,避免信息传递出现偏差。从句法编码的层面看,英汉在连续使用介词短语和连续使用介词两方面呈现差异,其中英语呈现出“高能产性结构”,习惯于对路径进行凸显,因此要考虑运动事件叙事的动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