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乡村博物馆
类型学
川西林盘
地域性
设计方法
摘要:
随着乡村建设的快速推动、人民对文化需求的不断提升,乡村博物馆这一承载着地域文化起伏、产业兴衰、时代变迁的重要载体,成为时代的选择。越来越多的设计师投身于乡村博物馆实践活动,但是却暴露出了诸多的问题:一是缺乏系统性的设计方法,二是场地设计与乡村景观的脱节,三是建筑形体与周边语境的矛盾,四是展览空间设计缺乏吸引力,五是功能设置与展览方式的单一。因此,如何让设计真正与乡村实际结合,如何发掘地区的建筑风格,成了本研究主要解答的问题。在此背景下,本文以乡村博物馆为对象,试图建立起一套基于类型学的系统性设计思路与方法。先通过对国内外案例进行分析,总结出类型学方法的应用范围,再通过对项目所在地升庵村的深入分析,梳理总结出升庵村场地特征、传统建筑与空间原型、建筑设计要素原型。最后通过类型的演绎和变化,以天府家风馆具体设计应用为佐证,体现出丰富的可能性。本研究具体分为以下六个章节:第一章为设计缘起。本章明确了研究背景、设计来源与对象、研究目的及意义、研究方法及相关概念,并对乡村博物馆、川西林盘聚落、类型学方法三方面进行了文献整理和综述。第二章为基础研究。本章对国内外乡村博物馆实践进行了案例研究和方法总结,从中找到串联其中的类型学方法。其后,将案例研究范围转至类型学视角,通过分析归纳出场地布局、建筑形体、空间塑造、建筑细节四个层面的类型设计策略,从而形成一套系统性的实践方法。第三章为专题研究。本章采用类型学的研究手法,参考相关文献提出的林盘特征分析方法,以升庵村林盘聚落对象进行原型的提取。首先基于历时性分析确定调研样本范围,结合实地调研与文献资料初步整理了升庵村林盘的基本空间形态要素。其后,采用类型学方法,分别从场地布局、建筑形体、空间塑造、建筑细节四个层面进行解析。场地布局层面,总结出聚落形态与农田的“散点式网格镶嵌”的布局关系,梳理了向心性组织和线性串联两种组织模式,发掘了林盘景观水平、垂直两各层次的特点。建筑形体层面,总结了林盘基本单元——“宅院”空间原型及其发展规律,分析了聚落内部空间结构的原型。空间塑造层面,总结了功能平面空间基本特征和类型演变,提炼了“礼制”叙事主线,分析了各功能空间的设计方法。建筑细节层面,分析了传统屋面形式、建筑结构体系、建筑立面、材质色彩等设计要素的原型。第四章为设计基础。本章对天府家风馆的项目背景、上位规划、区位条件、场地周边环境、场地内部要素保留进行了分析,并制定了设计的功能策划。第五章为设计解答,主要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中,研究基于上述分析,采用原型转换方法,分别从场地布局、建筑形体、空间塑造、建筑细节四个层面对天府家风馆项目进行生成设计,并形成对应策略:首先通过转换场地布局原型确立场地网块肌理、明确场地内部结构、生成景观系统设计;再通过转换建筑形体原型确定基本单元形体,并结合立面、屋顶形式进行丰富;又通过转换空间塑造原型明确建筑平面剖面空间设计策略,并结合功能要求形成丰富的空间设计成果;最后通过转换建筑细节原型明确了设计的结构形式,创造生动有趣的檐廊空间,补充建筑材质色彩等细节。第二部分是设计分析,包括形体比较、设计生成、轴测及空间分析、功能分析、流线分析、消防疏散分析、空间效果展示。第六章为总结展望。本章归纳整理了全文的主要成果,并提出了研究的不足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