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秦汉时期
都城遗址
筒瓦
板瓦
制作工艺
类型学
摘要:
秦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建筑发展的高峰期,大量颇具特色的砖瓦建筑材料被运用在各类型建筑中,而这些“秦砖汉瓦”也为后世研究者青睐有加。然前人学者对瓦件的研究多集中瓦当、滴水以及脊饰,相较之下关于简单朴素的筒板瓦论述较少。在不被重视的筒板瓦研究中,虽可见以类型学考察筒板瓦的形制特点及发展变化,但总体而言缺乏基于田野考古资料对秦汉都城及周围出土筒板瓦的系统梳理,诸如筒板瓦的期别特征、发展流变的研究当然还留有进一步深入的空间。本文拟在前人学者研究的基础上,对秦汉都城遗址出土的筒板瓦进行类型学考察,以制作工艺为主线,辅以出土地点的时代背景,构建出筒板瓦的基本时代框架,归纳总结其时代特征及发展流变规律,并尝试探讨秦汉都城筒板瓦形制变化的原因。本文主体共分为五部分:第一章,筒板瓦发现概况。对筒板瓦的出土情况进行概述,挑选出作为后续研究材料的同时,着重考察出土地点的时代背景。第二章,筒板瓦的制作工艺及其表现特征。对筒板瓦的制作工艺进行梳理,构建出制作流程的全链条,考察不同制作技术之于瓦件各部位的特征影响。第三章,筒板瓦的类型学考察。以板瓦的凹凸面纹样、绳纹宽度、抹光部位、唇部形态和筒瓦的凹凸面纹样、绳纹纹理、瓦舌形态和凸面抹光部位等特征作为切入视角将板瓦初步分为八型,筒瓦分为四型。第四章,筒板瓦的分期。将秦汉都城遗址出土筒板瓦初步划分为四期,第一期为战国秦中期至战国秦晚期,第二期为秦统一时期,第三期为西汉高祖至景帝时期,第四期为武帝至平帝时期。第五章,制瓦工艺演变及筒板瓦的发展流变。首先讨论了模制筒板瓦对手制筒板瓦的取代问题,模制筒瓦是魏国工艺技术,随着秦统一征调魏国工匠修建秦始皇陵和阿房宫而传至秦核心文化区,后凭借生产效率高的巨大优势逐渐完成对手制筒瓦的取代;而模制板瓦技术并非魏匠传入,而是汉武帝时期巨大的建材需求刺激而产生并推广开来。其次探讨了筒板瓦形制的转变,这是工匠们的关注点由增加摩擦力防滑到提高生产效率转变的结果,形态统一不仅充分体现出秦汉时期瓦件标准化、规范化程度的提高,也与秦汉匠作制度以及手工业生产管理体系渐趋严格有关。至于板瓦绳纹由细到粗的变化,则是工匠为解决从屋面滑落问题以及提高效率的有效措施。筒瓦纹样及修整方式由无序到整齐划一的变化与工匠的审美能力提高有关,此外规整的瓦件可能也会使人产生“甚壮”、“重威”的视觉效果,使观看者被震慑于帝王的无上威严。最后,讨论了巨型筒板瓦的文化内涵,认为其使用与祭祀礼制活动有着密切联系,是时人“事死如事生”且更加渴望追求“生”的生死观以及“皇帝独尊、至高无上”观念的真实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