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翁同书
年谱
文献
摘要:
翁同书(1810——1865),字祖庚,号药房,江苏常熟人,曾任贵州学政,安徽巡抚。翁同书深受家族“耕读传家”思想的影响,早年以读书入仕为己任,多次科考失败仍不放弃,终于在道光二十年(1840)入朝为官。为官之初被派往广东、贵州等地。咸丰三年(1853)一纸调令使其奔赴扬州军营,此后翁同书辗转于江南、安徽等地对抗太平军、捻军,咸丰十一年(1861)因寿州失守革职,充军伊犁。同治四年(1865)病死于甘肃花马池。翁同书一生颠沛流离,难言顺遂,早年随父流寓各地,汲汲于功名,中年又在贵州、江苏、安徽各地奔波,一介文臣被迫上阵杀敌,终因寿州失守惨遭弹劾,病死异乡,但正是翁同书复杂的生活经历才使得他个人的形象更加生动,借由他,我们不仅可以窥得晚清大臣的生活细节,兴趣爱好等,更可以由此探究其家族精神以及晚清社会图景。《翁同书年谱》在其自订年谱的基础上,通过搜集大量文献,如翁同书自己的奏稿、书札、信件,亲友的日记、诗歌以及当时的乡邦文献、方志等,按照时间先后对其经历的事件进行考订编次,并通过分析文献掌握翁同书的生活环境,活动轨迹,生活细节,从而真实还原谱主翁同书的一生和个人形象,为翁同书的其他深入研究提供基础性材料。《翁同书年谱》分为以下几个部分。绪论部分提出了学界对于翁同书研究还处于零散,孤立的起步状态,从而说明撰写《翁同书年谱》的研究价值,不仅可以理清这位晚清大臣的一生事迹,还可以为深入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凡例部分详细说明了年谱的编排体例和原则。世系通过图表的形式对谱主的家世背景和关系密切的家属进行说明,使读者对其身世背景有直观的认识。年谱的撰写是本文的重点,按时间顺序叙述了翁同书嘉庆十五年(1810)至同治四年(1865)总计五十五年的人生事迹,谱文做到了简洁凝练,事事清晰,注文则大量征引文献来佐证谱文、补充谱文。传论部分是对翁同书一生的总结,翁同书一生辗转漂泊,曾到广州举行乡试,也曾到西南贵州任学政,更是在江南、安徽的战场上辗转,最后病死于甘肃,一生少有与亲朋共处的闲适岁月,都是一人孤身在外漂泊。翁同书的仕途也不尽如人意,年少屡试不第,初为朝臣又被外派,而后更是委派去了军营,上阵杀敌,在硝烟弥漫的战场度过了数十年,最后因寿州失守被弹劾,身陷囹圄。尽管如此,翁同书身上始终有着士大夫的追求,终生藏书读书,保持着儒生持身守正的本色。本文涉及人物生平简介则是将年谱中涉及的除谱主以外的人物按字母顺序排序,列至文末,简单介绍其生平,使读者对其可以有基本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