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献方运动
文献
名老中医
验方集
摘要:
目的:整理内蒙古自治区“献方运动”的验方文献,填补当代医学史中献方运动内蒙古板块的空缺;汇编名中医的验方、秘方,传承名老中医的学术经验;促进中医业者对验方的挖掘,为其在当代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综合利用文献研究法、统计分析法对收集到的四本验方集进行辑录、统计、分析和总结,形成了以下成果。结果:1.收集内蒙古自治区献方运动时期献方专著四本,《中医验方集(一)》《中医验方集(二)》《包头市中医验方集锦》《包头市中医验方集锦(第二辑)》。2.整理四本验方集献方共计3679首,辑录验方字数21万余字(213001)。3.遴选内蒙古自治区名中蒙医65位,名中医64位,名蒙医1位;其中献方10首及以上者有12位,献方1首者15位。献方最多的前十位名中蒙医有:钱问停94,陈清濂48,白之炯26,刘玉书14,苑荫芳13,崔耀宗12,张鸿信12,万寿轩11,王荫卿11,王岳五11。4.汇编名中蒙医献方443首。结论:1.总结四本验方集的文献特点:四本验方集病种数和献方数均以内科为首,其次为外科、妇科、儿科,五官科和针灸科相对较少。《中医验方集(一)》《中医验方集(二)》疾病的分类以中医病名为主,两本验方集的献方结构包括:主治、处方、用法、献方人,部分献方中还包括注意事项、编者按语。注意事项栏对服药禁忌、用药加减、疾病预后做了说明;编者按语对用药安全重点关注,在剂量选择上给予更稳妥的建议;且两本验方集中有较多献方者散佚的献方。《包头市中医验方集锦》《包头市验方集锦(第二辑)》疾病的分类是中医病名与现代医学病名结合;病种分类更精详,献方数量相对较少。《包头市中医验方集锦》献方结构包括:主治、方药(处方)、用法、献方人,部分献方中还包括疗效、加减法、病例、献方人注解、编者按语。献方体例形式较为活泼,同样有小部分献方者散佚的献方。编者按语部分,在关注药物安全剂量的同时,说明了部分验秘方的来源和疗效,以及对部分献方作了简要的证治分析。《包头市验方集锦(第二辑)》临床经验部分体例活泼,主治、方药、用法、献方者均较详备;而且详列了治验例数,量化了验方的疗效;个别临床经验附有典型病例。医疗机构献方占比达90.7%,其可行性和临床价值较高。验秘方部分的献方结构包括:主治、方药(处方)、用法、献方者,少数献方中还包括疗效,献方体例较为严谨。《包头市验方集锦(第二辑)》方名一一对应,无献方人散佚的献方。2.内科痢疾献方,儿科麻疹、百日咳献方较多,推测20世纪50年代内蒙古地区麻疹、百日咳、痢疾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流行,反映出当时的计划免疫、公共卫生水平相对较低。3.总结了献方人员特点:①中医、蒙医俱有,不乏内蒙古自治区名中医、名蒙医。名中医如陈清濂、刘济民、董树山、钱问亭、白之炯等,名蒙医有于庆祥。献方还来源于开业的诊所和民间。②个人献方数量最多,单位献方(以单位名义献方)数量次之,按地区献方、民间方及联合献方(二人联合献方)最少。4.献方临床规律:中药木耳善治手足痉挛类疾病,椿根皮善治肠风下血;献方运动时期的验方集,度量单位以“一钱等于5克”论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