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数字资源
学习任务单
注意力
学习效果
眼动实验
中介作用
摘要:
微课是中小学生重要的数字化学习资源,承载着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使命。然而,当前微课的应用效果却不尽人意,普遍存在学习者难以有效集中注意力,参与度低,学习效果欠佳的问题。注意力通常可以表示学习者的心理活动指向,与认知负荷、学习兴趣、学习持续意愿等内在认知要素关系密切,影响微课学习质量。学习任务单是保障学习者在微课学习中投入和成效的主要工具之一,已经成为我国中小学教师开展教学的常用支架形式。不过,当前研究与实践尚未明确学习任务单在微课中的具体作用效果和中介因素,以及不同呈现形式的作用效果差异,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传统的研究方法和工具无法直接观测学习任务单与作用效果之间的因果关系,并且通过问卷等间接方式获得的数据准确性和可靠性脆弱;二是已有研究多为一线教师单独开展,只关注某单一类型学习任务单的作用效果,缺少横向对比。近年来认知科学、眼球追踪技术和传感设备的迅猛发展和教育研究范式的转变,为学习任务单的具体作用和机理的探寻提供了实施条件和可行路径。而与成年人相比,小学生注意力不稳定,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因此本研究重点关注学习任务单是否会对小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效果造成影响,不同呈现形式的学习任务单分别如何影响,为什么会造成这种影响,以及这会对基于微课的教学实践带来怎样的影响等。本研究以“探寻在微课学习情境下不同呈现形式的学习任务单对小学生注意力和学习效果的影响与中介作用路径”为价值目标,以教学实践中常见的导览式学习任务单和思维导图式学习任务单为自变量,以注意力和学习效果为因变量,以认知负荷、学习兴趣、学习持续意愿为中介变量,借鉴眼动实验、知识测试和量表测试的设计思路与典型做法开展研究。具体研究工作如下:(1)概念界定与文献综述。界定学习任务单、注意力和学习效果等核心概念,整合文献研究和实践调研结果,选择导览式和思维导图式学习任务单作为研究对象,细化注意力三品质和学习效果四维度,明确内在认知要素,梳理实验开展的一般流程以及所需材料和设计开发原则等,为实验研究提供启示和理论基础。(2)探究不同呈现形式学习任务单对注意力和学习效果影响的具体表现。开展实验研究,借助眼球追踪技术测量学习者注意力,知识测试法收集学习效果数据,明确两种学习任务单在注意力和学习效果各指标上的具体表现。(3)探究认知负荷、学习兴趣和学习持续意愿在学习任务单与学生注意力、学习效果之间的中介作用。借助成熟的量表工具测量参与实验研究所有被试的认知负荷、学习兴趣和学习持续意愿,与注意力数据和学习效果数据整合分析,深入挖掘两种学习任务单的不同中介作用路径。(4)提出学习任务单在微课教学实践中的使用建议。综合研究结果提炼出学习任务单的应用建议。本研究得到以下研究结论:学习任务单能够显著提高学习者的注意力和学习效果。虽然未发现两种学习任务单作用效果的显著差异,但中介作用路径各不相同:导览式学习任务单通过增加认知负荷提高注意力稳定性,促进学习投入;思维导图式学习任务单则通过增强学习持续意愿提高注意力稳定性,促进学习投入和学习成绩。在实践应用方面,鼓励教师积极开展基于学习任务单的微课教学实践,并根据教学对象和情境选择合适的学习任务单类型。研究结果不仅拓展了学习任务单应用效果评价相关研究视角,同时丰富和发展了学习任务单的理论体系,为教师优化微课教学设计,提升在线教学成效提供抓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