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宋会要辑稿
医药
文献
研究
摘要:
目的:《宋会要辑稿》是由本朝史官集体编写,分北宋、南宋,是专门记载典章制度的史学著作,全书2200卷,因藏书阁失火,只留下少数残本。清嘉庆年间(1796-1820)由徐松从《永乐大典》中辑。徐松(1781-1848),字星伯,原籍浙江上虞人,清代著名地理学家。1935年上海大东书局将原稿先行影印,名之《宋会要稿》,以线装200册行世。1957年中华书局再度影印,名之《宋会要辑稿》,以精装8大册发行。本世纪初,经过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的学人校点最终形成了16册、1400余万字的校点本《宋会要辑稿》,2014年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宋会要辑稿》囊括了自北宋太祖至南宋宁宗13朝260余年政治、经济、军事、教育、医学、制度、民族、宗教、外交等方面内容,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是深入探究宋代历史不可或缺的基础性、核心性资料。
本研究对《宋会要辑稿》中涉及的医药内容进行系统性归纳整理,涵盖了医学教育、药物管理以及医疗救助三大领域。此次整理探讨宋代非医学文献中所含医学史料的价值,填补了宋代医学史研究的空白,并就此类史料在宋代医学知识的传播、传承及宋代医学发展史中的作用及价值给予客观、全面的分析和评价,对宋代医学史料进行完善和相互验证具有重要学术意义和文献价值。
方法:本文以《宋会要辑稿》所载医药文献史料为研究对象,以中华医书局1957年出版的《宋会要辑稿》影印本(全八册)为蓝本,参考2014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宋会要辑稿》点校本,通过运用历史文献学和史学计量学等研究方法,在既有的研究成果之上,对书中涉及的医药相关史料进行逐条摘录、深入分析、合理归类和全面总结,从医学教育、药事管理、医疗救助等三个关键领域依次进行详尽梳理,再依据重要内容和编辑特色等进行分类,对其医药文献做出客观的价值评估。
结果:本研究对《宋会要辑稿》医药内容较为集中的《崇儒三》《崇儒四》《职官三》《职官一三》《职官一八》《职官一九》《职官二一》《职官二二》《职官二三》《职官二七》《职官二八》《职官三三》《职官三六》《职官四四》《职官五七》《食货一九》《食货二九》《食货三二》《食货六〇》《食货六八》等20个部分进行系统整理研究,从医学教育、药事管理、医疗救助等3方面进行探究,原文计2200余卷,约1400万字,整理出医学教育相关史料103条、药事管理相关史料355条、医疗救治相关史料97条。
结论:1.《宋会要辑稿》医学教育类文献相关目录23个,共计史料103条,约18423字,集中记载于《职官二二》《崇儒三》,详细记载了太医局和太医学的沿革与建置及招生名额、分科制度、学习内容、教学模式和考试制度等医学教育制度。通过梳理宋代医学教育的基本情况,为了解宋代医学教育体系和运作模式提供了宝贵资料。
2.《宋会要辑稿》药物管理类文献相关目录122个,共计史料355条,约100018字,集中记载于《职官四》《职官一九》《职官二七》《职官三六》《选举八》《食货三六》,主要包括皇室宫廷药政机构、药品生产经营机构、药物储藏机构及药材进贡事宜。通过对这些文献的梳理和分析,对宋代药事管理的组织结构、药品流通、储备管理和药材进贡等方面有更为全面的认识。
3.《宋会要辑稿》医疗救助类文献相关目录16个,共计史料97条,约14584字,集中记载于《食货六〇》和《食货六八》,内容包括病坊、安乐坊、安济坊、福田院、居养院、养济院的沿革与建置、官员管理、财务管理、救济对象、救济标准及主要职责。这些史料揭示了宋代医疗救助制度的具体实践和操作流程,反映出宋代医疗救助制度的演变与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