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基层公务员
公共价值偏好
测量
生成机制
摘要:
基层公务员作为国家与社会的行动中介,在推动国家基层治理过程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现有文献碎片化地讨论了公共价值偏好的结果与应用问题,鲜有文献从基层公务员视角出发对公共价值偏好的生成开展研究。公共价值偏好研究接续公共价值选择、公共价值冲突等问题,是公共价值研究领域的重要一环。不同的公共价值偏好引致不同的行政行为选择,进而对“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和“人民满意”的决策落实产生影响。测量公共价值偏好、探析公共价值偏好的生成机制是完善公共价值全过程研究的重要环节,也是明确基层公务员秉承何种公共价值偏好、该偏好何以生成问题的理论进路,从而在基层公务员职业伦理培训中确立有导向的培训目标以影响其行政行为选择。因此,本研究要回答两个问题分别是“基层公务员的公共价值偏好是什么”和“基层公务员公共价值偏好的生成机制是什么”。要想回答基层公务员公共价值偏好的生成机制问题,必须明确什么是基层公务员的公共价值偏好;而要想了解基层公务员的公共价值偏好,必须以科学准确的测量工具和测量方式测得基层公务员的公共价值偏好。为此,本研究首先通过政策文本编码分析开发出基层公务员公共价值偏好的测量工具,将所得测量工具《公共价值清单》放入调查问卷中测量基层公务员的公共价值偏好,以明确基层公务员偏好何种价值、不偏好何种价值,从而回答“基层公务员的公共价值偏好是什么”的问题。最后通过将结构性访谈所得资料进行编码整理以提炼影响公共价值偏好生成的要素,并建构各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的作用过程即公共价值偏好的生成机制,从而回答“基层公务员公共价值偏好的生成机制是什么”的问题。研究发现,第一,基层公务员拥有较为稳定的价值偏好,本研究从政策文件中提取基层公务员应当秉承的公共价值,从而形成《公共价值清单》作为基层公务员公共价值偏好的测量工具。第二,基层公务员最偏好的5个价值分别为以人民为中心、廉洁、政治忠诚、正直、责任,最不偏好的5个价值分别为节俭、控制、服从、自我发展、回应性(上级)。第三,运用程序性扎根理论方法对访谈所获资料进行编码,发现基层公务员公共价值偏好的生成机制是由成长环境作为原生基础,组织氛围作为现实依据,教育学习作为外在表征,自我实现作为内在动因而成的,并以此构建了基层公务员公共价值偏好的生成机制模型。本研究有两个创新点,一是公共价值清单的确立,为测量基层公务员的公共价值偏好提供了一种符合中国情境的、适用性较强的测量工具。从中国各行政层级的政策文件提取而来的公共价值清单包含了基层公务员应当秉承的公共价值;且公共价值清单中的公共价值数量适中,适用性强,可搭配访谈、调查等定性、定量研究方法,从多角度测量基层公务员的公共价值偏好,使公共价值管理理论更加适配行政实践,在预测基层公务员行政活动、开展伦理培训中发挥作用。二是基层公务员公共价值偏好生成机制模型的构建,从成长环境、组织氛围、教育学习、自我实现四方面构建了基层公务员公共价值偏好的生成机制模型,分别从原生基础、现实依据、外在表征和内在动因四维度说明了基层公务员公共价值偏好生成所依赖的因素,为完善公共价值偏好的全过程研究进行了文献与理论创新,为公共价值管理理论提供延展及深入的思考。本研究对于加深对公共价值偏好的理解、丰富公共管理理论、对公共价值管理理论进行文献与理论创新具有理论意义,为回答公共价值管理过程中其他重要问题提供借鉴。同时对于指导基层公务员的工作表现与行政行为、提升公共服务治理水平、推动政府管理改革,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助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建设也具有实践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