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小组工作
农村随迁老人
社会交往
摘要:
人口老龄化和人口流动是我国21世纪以来显著的人口现象,人口流动和人口老龄化催生了“随迁老人”这一特殊流动群体。近年来,我国经济和城镇化的不断发展,为人口流动创造了条件,人口流动规模持续扩大,青壮年仍然是人口流动的主力军,然而子女的流动却带动了老人的流动。此外,受生育政策和教育水平的影响,许多老人为了照顾第三代跟随子女从农村来到城市生活,成为农村随迁老人。相较于其他老人,农村随迁老人同时拥有“农村”和“随迁”两大弱势因素,他们远离原有的社交网络,面对陌生的环境,生活孤独苦闷,心态悲观消极,缺乏情感支持,存在不同程度的社会交往问题。因此,如何改善农村随迁老人社会交往现状,提升其社区融入感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而以助人自助为宗旨,秉持利他主义价值观同时又拥有丰富专业知识的社会工作专业成为推动该问题解决的重要力量。本文运用小组工作方法,以D社区农村随迁老人为研究对象,根据调查了解农村随迁老人社会交往的现状和问题,以优势视角理论和社会支持理论为理论依据,共设计七次小组活动开展服务。首先,通过访谈,了解到农村随迁老人在个人心理方面、家庭交往方面、同辈群体交往方面和社区交往方面存在社会交往问题。其次,社会工作者运用专业技巧,开展小组活动,通过引导服务对象正确认识社交、发展兴趣爱好、与家人良性沟通、学习社交技能、参与社区活动等,建立起包括个人、家庭、同辈群体、社区在内的社会支持网络,拓展了社会交往关系,改善了社会交往现状。最后,运用访谈法和量表法对此次小组服务效果进行评估。通过社会工作的小组工作研究,得出以下结论:首先,农村随迁老人之所以面临社交问题,是由于个人、家庭和社区层面的多重原因。其次,在优势视角理论下,挖掘自身优势和潜能,发挥兴趣特长,提升社交自信心,主动与他人交往;在社会支持理论下,通过构建个人与个人、个人与家庭、个人与社区的社会支持网络,加强了农村随迁老人的情感支持。最后,通过反思,从个人、家庭、社区层面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对策,为以后相关研究提供一定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