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信息服务
贸易情报
社会网络分析
数据分析
摘要:
近年来,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使得国际关系日益密切,而以信息服务为主的数字贸易开始受到各国重视,信息服务正逐渐成为服务贸易中的核心领域。然而我国现阶段的服务型贸易依然以传统行业为主,信息服务贸易在贸易关系和产业结构两方面相对落后。而贸易情报可以对国家间的贸易信息进行动态监测,为政府及企业的贸易活动提供数据支持和决策依据。所以,怎样利用庞杂的贸易数据进行分析,并总结出有价值的贸易情报,为政府和企业的决策进行指导,从而走出我国目前信息服务贸易发展的困境,成为了当前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因此,本研究以国际中主要的信息服务贸易国家为研究对象,从贸易情报的角度,基于社会网络方法,针对信息服务贸易进行情报研究,并提出利于我国信息服务贸易发展的针对性贸易情报。本研究基于联合国商品贸易统计数据库(UN Comtrade),分别从信息服务贸易的整体网络和中国个体网络的视角,对国家属性以及贸易关系的时空变化进行了探讨。首先通过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数据库(UNCTAD stat)中信息服务的贸易额数据,利用二值化选取得到21个样本国家,然后基于UN Comtrade数据库,获取样本国家2015-2020年的信息服务贸易数据并转化为矩阵形式,形成国际信息服务进出口贸易社会关系网络,对国际信息服务贸易网络进行了整体把握。通过中心性、密度等网络指标对信息服务进出口社会关系进行量化分析,再利用块的聚类分析和核心-边缘分析,分析信息服务贸易进出口社会关系,对具有相似属性特征的国家进行分类,同时利用Apriori关联规则算法,得到信息服务贸易关系、贸易额与国家GDP之间的关联性。然后进一步地对中国个体网的分析,以中国为节点中心,形成我国和其他国家信息服务贸易网络并进行分析,从而得出关于我国的信息服务贸易情报。本研究发现,根据可视化结果,信息服务进出口贸易可视化网络较为稳定,而中国的信息服务贸易个体网络变化幅度较大;根据网络指标的分析,从网络密度、网络中心性以及聚类系数,美国、俄罗斯、意大利及瑞典在各指标上排名靠前,且比较稳定,而包括中国在内的6个国家位于末尾;根据聚类与核心-边缘分析,结合网络指标和实际情况,将网络中的国家分成三种类型,即“信息服务贸易核心国家”、“信息服务贸易发展中国家”、“信息服务贸易边缘国家”。最后指出中国目前需要拓宽信息服务贸易网络,积极寻求产业转型,利用信息服务贸易情报作为政府及企业贸易活动的数据支持与决策依据,同当前国际政策与发展战略结合起来,从而摆脱目前的“信息服务贸易边缘国家”这一处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