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数字劳工
抖音
用户研究
劳动内容
摘要:
短视频作为新兴的传播媒介,依托其特色的娱乐风格和大数据的算法机制,一经推出就获得了不少用户的青睐随着互联网的发展,随着用户的逐渐增多和平台经济的发展,可以看到抖音平台为整个社会都带来了巨大的贡献,带动了经济发展,传播了文化,促进了就业等。但是随着用户沉浸在抖音的数字劳动中无法自拔,使用抖音沉迷的群体开始逐渐扩大,数字劳动这一概念应运而生,数字劳动也成为了网络空间中不可忽视的新型劳动关系,是传统劳动模式转变成新型劳动模式的必然结果。
在全球一体化、数字化的大环境下,“数字劳工”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全球范围内、各行各业中蔓延开来,由于网络平台的匿名性和准入门槛低等特点,使越来越多的用户投入到数字劳动的浪潮中来,且在平台机制的遮蔽下,用户对这一劳动过程而不自知,在用他们自己的劳动帮企业实现资本的积累。本研究从数字劳动的理论视角出发,利用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框架,运用内容分析法、深度访谈法和观察法,对抖音平台中的普通用户的数字劳动状况进行分析。
研究发现,首先,抖音平台中,用户行为的劳动转化分为用户个人信息数据的商品化和用户使用时的劳动行为。用户个人信息数据包括用户的个人特征,如喜好,属性,消费需求等,都会作为数据被记录下来,而这些数据也在劳动中转换成为商业资本。用户使用产生的劳动行为包括“点击、浏览”、“点赞、评论、收藏”和“搜索”行为。小米手机拥有大量的用户群和成熟的抖音账号运作特点,因此通过对于“小米手机”抖音账号的内容分析得出,用户劳动行为的主要特征分为基于注意力资源的内容生产、基于兴趣的劳动偏好和碎片化的劳动时间,并对内容特征分析进行详细阐述。
其次论述抖音用户的劳动形式,结合访谈用户的资料,分析发现用户的劳动形式分为用户就是商品和情感的商业化调度两个方面。从用户来看,其自身网络众包生产的内容,越来越长的使用时长,以及通过平台内嵌的广告机制都是用户在平台中进行劳动的形式。从情感的角度来看,抖音利用情感经济的驱动对用户进行情感刺激,包括利用用户的粉丝情感进行商业转化,和对用户的情感满足对其进行直播间的情感消费。
再次,分析用户参与抖音数字劳动的动因,从用户角度来看,其投身于抖音数字劳动的主要动因包括用户娱乐宣泄,社交的需求和求知的欲望。从平台角度来看,用户参与抖音数字劳动的动因主要是平台的诱导,分别包括平台沉浸式传播的吸引、平台分发机制的引导和社会化场景的满足。无论是用户自身的需要还是平台的诱导都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这种数字劳动的强度。
最后,本研究认为,数字劳动是在现在社会中难以避免的,因此提出这种数字劳动所带来的消极影响,主要包括平台内容异化、用户隐私泄露和用户自身的群体性孤独。在这些消极影响之下,用户不再只是单纯地顺服,也有部分用户开始进行自我抵抗,例如诉诸法律、卸载软件等做法,但是这些做法往往收效甚微,且覆盖面较小。因此针对这些情况,本研究从用户和平台两方面提出应对措施,希望可以为抵抗数字劳动的剥削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总体来看,本研究不仅可以拓展数字劳工的研究视野,还可以帮助用户更好地厘清数字劳工这一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