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陪读现象
农村家庭
社会流动
教育竞争
摘要:
随着教育体制的变革和发展,学历和文凭逐渐成为社会筛选人才的工具,教育也越来越成为个人实现阶层向上流动的重要机制,社会各阶层的教育竞争日渐激烈。农民有着强烈的阶层上升的愿望,农村家庭为在教育竞争中获得胜利,逐渐参与到对优质教育资源的争夺之中,他们希望通过陪读获取优质的教育资源,以提高子女未来的竞争力,促成家庭阶层的流动。本研究着眼于进城陪读的农村家长,从教育社会学的理论视角来对陪读家长的行为进行剖析。本研究采用文献法、访谈法、观察法以及案例法,对农村家庭陪读现象进行研究。研究过程为:首先,查阅有关陪读的研究文献,将文献进行归纳、整理和分类,了解当前有关于陪读现象的研究现状;其次,确定访谈对象、制定访谈提纲,并根据访谈情况对访谈提纲进行适时调整,对农村陪读家长及学生进行访谈,将访谈资料进行整理和分类,对有代表性的人物、事件以及话语进行深入分析;最后,进行论文写作。充分利用访谈资料对农村陪读家长的真实生活状态进行全面生动的展现,并运用布迪厄的家庭资本理论为理论框架分析农村家长整合家庭各类资本进城陪读的行动过程,体现出了农村陪读家庭生活的艰辛与不易,并对农村家庭陪读的原因进行分析。进城陪读给农村家庭带来了心理、经济等负担,因此,本研究针对农村家庭进城陪读现象提出一些改进策略。通过研究发现,当前社会竞争正在不断加剧,这种社会竞争的加剧又在促使着教育竞争日渐激烈,陪读现象是当前激烈的社会竞争在教育领域的反映。农村家庭陪读现象反映出了社会底层的教育焦虑,“着急”、“烦躁”、“害怕”等词汇在访谈过程中经常被陪读家长所提及。实现社会阶层地位的提升是农村家庭进城陪读的根本目的,为实现这一目的,农村家庭突破重重阻碍、倾尽整个家庭的心血、付出高昂代价参与到教育竞争中去。陪读给农村家庭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改变,加重了农村家庭的经济压力和心理压力,应采取一定的策略加以改进,一方面,要着眼于缩小城乡差距和完善人才选拔方式,合理配置城乡教育资源,另一方面,要在改进农村家庭的子女培养方式的同时提升其家庭教育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