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生态旅游
旅游流
信息流
碳排放
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
摘要: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我们要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如果能够把这些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等生态经济的优势,那么绿水青山也就变成了金山银山。”由此可见,生态旅游是推动绿色发展的重要抓手、践行“两山理论”的良好载体。旅游流是旅游客源地与目的地之间相互吸引、相互联系的过程,游客流动形成了旅游流。信息流对旅游流具有导引作用,影响旅游者决策。在信息流与旅游流双重作用下产生了旅游活动,进而产生碳排放对目的地环境造成影响。旅游业已不再是“无烟产业”,旅游业碳排放占人类活动总碳排放的4.9%,旅游业碳排放所形成的温室效应约占全球总效应的14%。由此可见,旅游流各系统构成要素的协同与配合是旅游生产要素的空间流动和优化配置的有力保障,只有各要素协同配合,才能满足旅游者的旅游体验,产生旅游目的地的环境效益,实现信息流、旅游流的永续顺畅流动。因此分析信息流、旅游流与碳排放现状,并对三者的耦合进行研究很有必要。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作为中国第一个国家森林公园,以此为案例地来研究生态旅游下信息流、旅游流、碳排放的耦合协调关系动态变化具有典型性与代表性。本研究基于互联网数据与传统统计数据,分析2016-2020年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的信息流、旅游流时空分布特征以及碳排放的测算,借助EXCEL、SPSS、ArcGIS等统计分析与可视化软件,标准差、变异系数、赫芬达尔系数、地理集中指数、耦合协调模型等多种计算方法,探索以信息流、旅游流与碳排放所构成的耦合协调关系,为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建议。文章形成如下结论:(1)信息流在我国东中西部区域间的分布极不均衡。东部最优、中部次之、西部最低,以地理位置与发达程度为优势的城市占据流量优势地位。(2)旅游流在时间上表现为年际变化强度大、流量分布不均,存在淡旺季差异;空间上表现为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旅游流等级高于中部地区高于西部地区。(3)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存在森林碳汇,碳承载力高于碳排放且净碳排放远小于0,该区域的旅游活动是在生态环境可承受范围内进行的。(4)信息流对旅游流有导引作用,旅游流对信息流作出回应。二者流量曲线图与不同等级分类的省市存在相似。(5)信息流、旅游流与碳排放三者之间存在耦合,并且两两之间也呈现不同协调状态的耦合。四个耦合系统中,“信息流—旅游流”的耦合协调等级最高;“信息流—碳排放”、“旅游流—碳排放”、“信息流—旅游流—碳排放”的耦合协调状态中等,有向更高等级发展的空间。本研究最后结合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生态旅游发展现状,提出以下几点建议:(1)创新智慧生态旅游服务,提升信息导引作用。(2)科学管理旅游流市场,优化空间分布结构。(3)发挥旅游节点作用,助力双碳目标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