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超声检查
耻骨联合分离
孕妇
测量
摘要:
目的探讨分娩过程中超声测量耻骨联合间距对预测耻骨联合分离(PSD)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6月至2022年7月在苏州市吴中人民医院及南通大学附属江阴医院分娩的孕妇260例,根据产后随访,按照是否确诊PSD将其划分为PSD组26例、正常孕妇组(对照组)234例。收集两组相关数据,包括分娩前7 d内胎儿的双顶径、股骨长,宫口未开时孕妇耻骨联合间距,分娩过程中第一产程宫口开至5 cm时耻骨联合间距,产后耻骨联合间距,孕妇的年龄、孕周、妊娠次数、胎儿出生体重。比较两组间以上参数的差异。应用Spearman相关分析法分析各项参数与产后PSD发生的相关性。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各参数对产后PSD发生的预测价值。采用ROC曲线分析各参数预测PSD的诊断效能。结果PSD组胎儿出生体重,孕妇产次、临产前宫口未开时耻骨联合间距、第一产程耻骨联合间距、产后耻骨联合间距高于或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孕妇年龄与产后PSD的发生呈负相关(r_(s)=-0.152,P=0.014),胎儿出生体重,孕妇产次、临产前宫口未开时耻骨联合间距、第一产程耻骨联合间距测量与产后PSD的发生呈正相关(r_(s)=0.160、0.166、0.678、0.581,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临产前耻骨联合间距增加将增加产后患PSD的风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2506.028,95%CI=14.293~439402.630,P=0.003);第一产程时耻骨联合间距增加将增加产后患PSD的风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10704.027,95%CI=33.830~3386803.429,P=0.002)。ROC曲线分析显示,临产前宫口未开时耻骨联合间距、第一产程耻骨联合间距对PSD诊断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96、0.917,敏感性分别为0.731、0.885,特异性分别为0.940、0.829,对应的临界值分别为0.87 cm、1.06 cm。两参数联合对PSD诊断的曲线下面积为0.930,敏感性为0.885,特异性为0.876。结论分娩过程中超声测量耻骨联合间距能预测孕妇产后患PSD的发生,可以为产妇PSD的发生和治疗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