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小组工作
单亲家庭儿童
社会交往
能力提升
摘要: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人们思想日益多元化,我国的离婚率逐年增长,导致出现大量的单亲家庭儿童。家庭的分裂,使儿童陷入各种困境之中,例如社会交往能力发展的受限,是该群体需要面临的较大困境之一。良好的社会交往是促进儿童早期社会化的关键,是促进儿童心理健康发展和提升幸福感的重要部分,由于缺少健全的家庭结构,部分单亲家庭儿童难以与别人建立良好的社会关系,缺乏学会社会交往技巧的机会,缺少实际应用社会交往技能的实践引导,导致该群体出现较多的社会交往问题,影响该群体的社会发展。因此,运用社会工作专业的方法和技术去帮助该群体提升社交技能,与他人建立良好的社会关系,对于该群体在未来取得更好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实际意义。
本研究以贵阳市修文县S小学六年级的单亲家庭儿童为研究对象,主要原因是该阶段的儿童正处于儿童到青少年的过渡阶段,自我意识逐渐提升且通常承受着较大的学业压力,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对于该阶段的儿童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该群体受教育程度大致相同,能够充分保证活动开展的有效性和影响力。介入过程主要运用问卷调查、参与式观察、访谈等方式进行相关资料收集。通过问卷调查对S小学146名单亲家庭儿童的基本情况与社会交往现状进行基本了解,发现有较大比例单亲家庭儿童社会交往问题突出,主要可以分为社会交往主动性欠缺、情绪控制能力弱、亲社会行为能力差以及不正确自我认知等4个方面,具体表现为自我认知不正确,出现偏差行为、缺乏交往主动性,存在社交回避,易与同伴产生冲突、缺乏语言与非语言能力等问题,存在修正认知偏差,提高交往主动性;增强沟通表达能力,掌握社交技巧;提高情绪调节能力,建立良好同伴关系;提升亲社会行为能力等涉及提升社会交往能力方面的需求。
为了进一步满足该群体的成长需求,促进该阶段儿童取得更加全面的未来发展。笔者结合访谈资料及《社会交往能力量表》调查结果,筛选出10名具有社会交往问题且存在社会交往能力提升需求的儿童作为服务对象,并进一步确定服务对象的问题和需求。依据社会支持理论,围绕人际认知能力、沟通能力、情绪控制能力、亲社会行为能力四个维度设计并开展小组活动,引导小组成员从学习基础社交理论走向实际应用社交技巧的全过程,全面提升小组成员的社交能力。最后,笔者对服务对象的社会交往能力进行活动后测,并根据问卷调查、访谈等形式进行小组过程及效果的全面评估,发现运用社会支持理论的小组工作对提升单亲家庭儿童社会交往能力是有效且可行的,表明社会支持理论指导下的小组工作能够有效指导社工介入单亲家庭儿童社会交往能力提升过程。同时对小组工作介入的整个过程进行总结与反思,从社会支持的角度提出了针对性建议,即社会支持理论指导下的小组工作介入虽然能够有效提升单亲家庭儿童的社会交往能力,但仍然面临着一些难题,例如介入时间存在短暂性、评估方式存在片面性等,需要社会、学校、家庭等继续加强整合力量,构建更加适合单亲家庭儿童开展社会交往行为的社会支持系统,推动单亲家庭儿童社会交往问题取得更加高效的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