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体外膜氧合作用
俯卧位
腹内压
测量
摘要:
目的对比分析体外膜肺氧合(ECMO)联合俯卧位一体化治疗的重症患者不同体位测量腹内压的差异,以期寻找更优化的腹内压监测策略,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自身对照试验的方法,以便利抽样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6月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行ECMO联合俯卧位一体化治疗的40例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仰卧位床头抬高0°、15°、30°与俯卧位头高足低斜坡0°、15°、30°腹内压的差异性。同时比较患者处于不同体位下的心率、呼吸频率、平均动脉压和血氧饱和度。结果40例患者中男29例,女11例,年龄为(62.58±17.99)岁。患者仰卧位床头抬高30°的腹内压为(12.45±3.43)mmHg(1 mmHg=0.133 kPa),均高于0°、15°的(9.38±2.52)、(10.70±2.95)mm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56、2.45,均P<0.05),0°和15°的腹内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俯卧位头高足低斜坡30°的腹内压为(12.92±4.19)mmHg,均高于0°、15°的(9.67±2.80)、(11.01±3.10)mm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08、2.32,均P<0.05),0°和15°的腹内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仰卧位床头抬高0°、15°、30°与俯卧位头高足低斜坡0°、15°、30°的腹内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仰卧位床头抬高0°、15°、30°的心率、呼吸频率、平均动脉压及血氧饱和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俯卧位头高足低斜坡0°、15°、30°的心率、呼吸频率、平均动脉压及血氧饱和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仰卧位床头抬高0°、15°、30°与俯卧位头高足低斜坡0°、15°、30°的心率、呼吸频率、平均动脉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仰卧位床头抬高0°、15°、30°与俯卧位头高足低斜坡0°、15°、30°的血氧饱和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6.85、6.82、6.68,均P<0.05)。结论ECMO联合俯卧位一体化治疗的重症患者,可采取15°卧位测量腹内压;不同的体位对生命体征影响不大,但俯卧位可以明显改善血氧饱和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