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社区
老年人群
可能肌少症
呼吸功能
摘要:
目的:探讨社区可能肌少症人群的呼吸功能变化特征及其与可能肌少症的相关性。
方法:通过社区招募和筛选,最终纳入三个社区共3538名老年人。对受试人群进行问卷调查,评估其行为学和饮食营养情况,并对其呼吸和可能肌少症相关功能指标进行评估。采用便携式肺功能测试仪评测最大吸气压(MIP)、最大呼气压(MEP)、用力肺活量(FVC)、FVC占预测值的百分比(FVC%pred)、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占预测值的百分比(FEV1%pred)、一秒率(FEV1/FVC)等呼吸功能指标;并采集握力、步速、小腿围、骨骼肌率(SM%)、体脂肪率(TBF%)等可能肌少症相关指标。按照亚洲肌肉减少症工作组(AWGS)的诊断标准将受试人群分为可能肌少症组与非可能肌少症组,并分析社区人群可能肌少症的患病率,比较可能肌少症组和非可能肌少症组各指标的差异,分析各年龄阶段可能肌少症人群的各项指标与呼吸功能变化情况及其相关性,并采用偏相关分析控制年龄因素后小腿围、握力、SM%、步速与呼吸功能的相关性,最后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可能肌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
结果:(1)本研究共纳入3538例社区老年人,年龄60-85岁,平均(69.98±4.37)岁,男性1903例(53.79%),女性1635例(46.21%)。
(2)3538名年龄60-85岁社区老年人可能肌少症总发生率为38.30%。其中男性39.31%,女性37.13%。
(3)可能肌少症组与非可能肌少症组各指标的差异:无论男性还是女性,可能肌少症组的饮酒占比人群、营养不良风险占比人群多于非可能肌少症组(P<0.01);参加运动占比人群、BMI、小腿围低于非可能肌少症组(P<0.01)。可能肌少症组男性老年人握力、步速低于非可能肌少症组(P<0.001),TBF%、五次坐起时间高于非可能肌少症组(P<0.001);MIP(P<0.001)、MEP(P=0.037)、FVC(P<0.001)和FEV1(P=0.002)低于非可能肌少症组;可能肌少症组女性老年人握力、SM%低于非可能肌少症组(P<0.001);五次坐起时间高于非可能肌少症组(P<0.001),MIP、MEP、FVC(P<0.001)和FEV1/FVC(P=0.003)低于非可能肌少症组。
(4)社区可能肌少症人群的肌肉力量、肌肉质量、肌肉及运动功能、呼吸功能随着年龄的增加呈下降趋势。
(5)可能肌少症组呼吸功能指标与可能肌少症评价指标的相关性分析:控制年龄因素后,男性和女性的MIP、MEP、FEV1、FEV1/FVC与小腿围(男:r=0.088,0.111,0.064,0.071;女:r=0.103,0.124,0.122,0.145)呈正相关,MIP、MEP、FVC、FEV1/FVC与TBF%(男:r=-0.124,-0.092,-0.106,-0.089;女:r=-0.125,-0.136,-0.114,-0.106)呈负相关,MIP、MEP、FVC、FEV1%pred、FEV1/FVC与SM%(男:r=0.154,0.111,0.078,0.092,0.099;女:r=0.246,0.099,0.100,0.157,0.163)呈正相关;在男性群体中,MIP、MEP、FVC、FEV1%pred、FEV1/FVC与和步速(r=0.195,0.115,0.083,0.144,0.093)呈正相关,MIP、MEP、FVC、FVC%pred、FEV1、FEV1%pred与握力(r=0.137,0.285,0.152,0.165,0.079,0.108)呈正相关;在女性群体中,MIP、MEP、FVC%pred、FEV1%pred、FEV1/FVC与步速(r=0.161,0.152,0.152,0.189,0.107)和握力(r=0.201,0.267,0.065,0.268,0.279,0.110)呈正相关。
(6)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可能肌少症的发生与年龄的增加和BMI、MIP、FEV1、FEV1/FVC的下降有关联(OR=1.053、0.845、1.007、1.018、1.021,95%可信区间:1.014-1.093、0.796-0.898、1.001-1.012、1.001-1.037、1.011-1.031,P<0.05)。
结论:可能肌少症发生率随年龄的增长而逐年提高。与非可能肌少症人群相比,可能肌少症老年人群存在肌肉力量、肌肉质量、肌肉及运动功能和呼吸功能的减退,最大吸气压、最大呼气压、用力肺活量、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和一秒率等呼吸功能相关指标与可能肌少症评价指标具有相关性,而且年龄、BMI、MIP、FEV1和FEV1/FVC是可能肌少症的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