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公共艺术
社区
公众参与
互动性
摘要:
近年来,我国城市建设逐步走向新的阶段,规划层面上有了新的目标和导向,更加重视现有空间的质量提升与精细化管理。而公共艺术作为一种灵活的柔性更新方法,具有在地性、公共性、艺术性的特点,是提高城市品质、实现社区有机更新的重要方式,也越来越多地介入到社区建设的实践中去,发挥着关键的作用。同时,公共艺术自身也进化出了新的内容,从多元媒体和交互技术的应用到表现内容和实现形式的拓展,公共艺术在社区的介入方向逐渐由美化装饰、满足功能变换到营造场所、带动参与,即“互动性”的内涵转化。因此,社区公共艺术的讨论需要回应社区发展趋势和当前实践成果,结合理论工具和实践支撑展开系统性的研究。
本文首先对国内的社区发展脉络和公共艺术的关系进行了梳理,分析了不同时代背景下公共艺术介入社区的条件和影响因素,具有从注重物质更新到强调多元互动的变化趋势;其次,结合现有的实践案例进行分析与归纳,从设置空间、关注题材、实现形式、主导力量几方面解析了社区公共艺术的互动性要素,空间上将社区公共艺术分为点状空间的介入、线性空间的介入和面状空间的介入,题材上分为美化空间环境、传递地域文化、创造趣味体验、回应社会问题、激发社区愿景五大类,形式上总结出彩绘涂装类、传统雕塑类、功能设施类、节日活动类、空间构筑类六大类,主导主体上分为政府主导、高校主导、社区组织主导、企业主导、艺术家主导五类。通过对以上内容的总结,在场所精神理论、交往行为理论和公众参与理论的启发下提出了社区公共艺术互动性的构建方法,分别是点线面空间的针对性介入方法,重塑邻里关系的多样性、包容性和持续性原则以及善用资源、居民为本、渐进运营的公众参与理念。最后设计了一款面向社区居民和公共艺术参与方的卡牌游戏:“I KNOW CPA(社区公共艺术我知道)”,将理论和策略融入到卡牌设计和游戏机制当中,形成更具传播性和趣味性的参与式方法。
本文从公共艺术的视角出发,立足于社区发展背景和条件,将理论分析、案例梳理和设计实践相结合,对社区公共艺术的互动性展开了深入且系统的研究。通过构建不同层面的互动性方法和参与式的卡牌游戏的设计,旨在增进公众对社区公共艺术的理解与认同,促成各方参与者的合作关系,能够为社区内的公共艺术实践提供启发性的指导,实现公共艺术介入社区的有效性和持续性,带动社区更新和积极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