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马克思
文化
文化批判
当代价值
摘要:
当下,文化研究成为热点。在众多纷繁复杂的文化研究中,重新回到马克思的研究热情高涨,其中对马克思文化批判理论的研究逐渐升温。在此领域中,国内外学界取得了较大成就,形成了一定理论成果,但仍存在可以完善的空间。文化是一个具有丰富内涵的普遍性范畴,文化问题一直是马克思思想的重要关注对象,文化在他的学说尤其是哲学中占据着至为重要的地位,他的著述中包含着不少相关文化的思想理念,蕴含着研究文化的原则、立场和方法。马克思以唯物史观作为研究文化问题的方法论基础,从主体性文化概念出发建构了一种人本属性的实践文化观。马克思实践文化观认为,文化是人的实践活动创造的成果,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文化构成了人历史地凝结成的稳定的生存方式和价值体系。
文化批判就是在对文化本质和发展的一般规律把握的基础上,对特定文化体现的价值和理想进行的反思和批判。文化批判要改变的并不是社会政治经济架构本身,而是渗透入这些架构的文化意识形态,它不是直接改变社会,而是改变人——重塑人的精神向度、人格结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等,特别是它期盼着人性本真的进化和回归。马克思文化批判理论的着眼点在文化,马克思的文化概念具有多方面的内涵,建立在多内涵文化概念上的文化批判,有广义和狭义之分。马克思文化批判理论有其形成的主客观原因,从客观方面说,启蒙时代的批判精神和德国古典哲学家,如康德、黑格尔、费尔巴哈的文化遗产都给予了他有益影响;从主观方面说,马克思批判、革命的性格特征及其勤奋严谨的研究态度等使得他能有所理论建树。马克思的文化批判理论具有区别于其他哲学思想家文化批判理论的显著特征,主要表现为以唯物史观为前提、以经济批判为基础、以政治革命为旨归,是科学的文化批判理论。马克思文化批判理论包括宗教批判、异化劳动批判、意识形态批判和日常意识批判四方面的内容,这四部分内容具有时间发展的逻辑性。
立足实践关注人的生存和自由全面发展,是马克思文化批判的终极价值旨趣。马克思的文化批判理论就是从考察文化是人的生存方式、人与文化本质关系幵始,深刻揭示出资本主义的各种文化异化形式是对资本主义真实本质的遮蔽,把文化批判作为对资本主义进行总体批判的重要组成部分,进一步分析资本主义文化异化产生的深层的经济根源和社会根源,从而指引无产阶级找到消除文化异化、实现人类解放和自由全面发展的现实道路。因此,马克思的文化批判理论,对于解决当代世界人类社会发展面临的文化困境、更好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和推动当代中国的文化转型,仍然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