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社会关系
文化
互动
摘要:
现代社会的流动性催生着现代人不满足于生活的一成不变,他们会选择时间和空间的流动,旅居在这样的背景下成为一种可持续的生活方式。
个体在社会结构中是独立思考的,在旅居中也是独立思考的。德里达要求他的读者在旅途中去思考,或者更为准确地说是去“思考旅途”。社会关系的建构对于旅居者或许是一个宏观的概念体系,但毋庸置疑,他们自身社会关系的建构是在具体的呈现和影响着他们。本文以国内典型的旅居地——大理为田野点,尝试理解流动的个体和流动的的社会关系。
以“入乡是否随俗”的大理旅居者作为研究对象,初步分析了大理旅居者基于流动的走向其社会关系的建构于他们是一种生活方式,也是人生经历和一次思考。本文讨论了大理旅居者和大理当地社区居民、大理旅居者群体内部和大理旅居者原有社会关系三种具体的社会关系建构。作为逗留性极高的大理旅居者和大理社区居民没有传统民俗作为社会链接的纽带,地方主流文化和旅居者亚文化等多层文化维度下,大理旅居者和大理当地社区居民其社会关系的建构呈现“静态”特征,也就是并未发展为深层次的情感性社会关系。具体以空间的公共性、互动关系的冲突性、互动的工具性、缺乏情感纽带特性为表征。另外,双方建构的社会关系也为大理带来新的经济发展动力和文化符号。旅居者群体内部关系建构类似“蝶变”,在达到巅峰的同时也意味着新的开始。以礼遇、工具、情感为主要经历的阶段,以空间、互动、情感为主要表征,回答“动态”的情感性社会关系建构是如何建构和呈现。基于流动着的个体,其生活方式是流动的,旅居者群体内部的关系走向也呈现变动不居的状态。旅居者作为流动的个体,并不会放弃原有社会关系,处于寻求情感上的支持、寻求关系的功用和日常生活分享的动机,他们会继续维系。对于血缘关系、业缘关系和趣缘关系不同的社会关系网络,其维系方式也是大相径庭的。
“入乡是否随俗”对于旅居者而言是建构社会关系的一个重要维度,回答是:大理旅居者会选择性随俗,这也反映了关系建构的变动不居。流动的个体并未脱离社会关系网络,相反,与不同主体的社会关系建构会给予旅居者满足,是情感性支持,也会是工具性交换。作为旅居者群体外的我们,理解的不仅是他们不同于世俗的行为,背后的选择方式以及时代环境也值得我们去思考。正如米尔斯所说,要把握人与社会、自我与世界之间的相互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