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干预映射
自我管理
社区
2型糖尿病
老年人
摘要:
目的
本研究旨在以干预映射为框架构建社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干预方案,探讨该方案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生活质量、糖尿病痛苦及空腹血糖的影响。
方法
1.基于干预映射的社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干预方案的构建:
(1)需求评估:开展文献回顾和质性研究探讨影响社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相关因素,利用Precede健康需求评估组件,构建问题的逻辑模型;
(2)确定干预目标:根据需求评估结果为社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制定自我管理的目标,并开发个人及环境的变革目标矩阵;
(3)选择干预方法:选择基于理论和证据的行为改变技术,并将其转化为适合社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干预策略;
(4)项目制定:明确交付途径,形成社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干预方案初稿;
(5)遴选15名专家对干预方案初稿进行2轮德尔菲函询,形成方案终稿。
2.基于干预映射的社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干预方案的应用:
采用方便抽样,选取2023年3月~8月在青岛市两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各82例,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单位,对照组实行常规社区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基于干预映射的自我管理干预方案。在干预前、干预1个月及3个月时收集患者糖尿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得分、糖尿病特异性生存质量量表得分、糖尿病痛苦量表得分和空腹血糖值,采用广义估计方程比较两组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生活质量、糖尿病痛苦以及空腹血糖。
结果
1.基于干预映射的社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干预方案的构建:
(1)需求评估:影响自我管理的个人因素共涉及13个理论域,分别是:知识、强化、记忆/注意和决策、意向、能力信念、技能、结果信念、情绪、乐观、社会角色认同、目标、行为调节、环境和资源;环境因素共涉及5个理论域,分别是:环境和资源、职业角色认同、意向、能力信念、社会影响。
(2)确定干预目标: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提高、患者家属及社区医务人员对患者支持度提高。将绩效目标与决定因素交叉,构建变革目标矩阵。
(3)选择干预方法:针对变革目标及相关决定因素选择主动学习、阐释、说服式沟通、强化、提供线索、重复暴露、恐惧唤醒、社会比较、自我肯定、抵抗社会压力、动员社会支持、激励、反馈、实践指导、个体化、建模16项行为改变技术,并转换成实际应用。
(4)项目制定:明确干预途径,形成方案初稿。
(5)两轮德尔菲函询的专家积极系数分别为93.75%和100%;权威系数(Cr)分别为0.888和0.875;意见协调系数(Kendall’s W)分别为0.243和0.270(P<0.001),专家意见最终趋于一致,形成方案终稿。
2.基于干预映射的社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干预方案的应用:
共有164例患者参与研究,过程中有7例失访。其中试验组失访3例,失访率为3.66%;对照组失访4例,失访率4.88%。干预前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及结局指标均均衡可比(P>0.05)。
(1)自我管理能力:干预1个月、3个月时,试验组患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得分(43.05±10.60、47.96±10.10)高于同期对照组(41.99±8.57、44.45±8.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生活质量:干预1个月、3个月时,试验组患者特异性生活质量得分(60.71±8.55、56.73±7.51)低于同期对照组(63.77±8.60、60.08±7.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糖尿病痛苦:干预1个月、3个月时,试验组患者糖尿病痛苦得分(37.61±9.63、33.20±6.94)低于同期对照组(40.71±7.85、37.22±6.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4)空腹血糖:干预1个月、3个月时,试验组患者空腹血糖值[7.20(6.60,8.30)、7.00(6.50,7.50)]低于同期对照组[7.30(6.78,8.33)、7.30(6.78,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1.本研究遵循IM框架,通过文献回顾、质性研究以及德尔菲法构建社区老年T2DM患者自我管理干预方案,充分融合了理论、证据和实证,具有必要性、科学性和实用性。
2.本研究发现,基于IM的社区老年T2DM患者自我管理干预方案能够有效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控制血糖水平,进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并减少糖尿病相关痛苦,为我国社区老年T2DM患者自我管理干预工作提供了参考与借鉴,并为开展实证研究提供了一种新方法,具有临床推广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