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胶东
螳螂拳
文化变迁
摘要: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力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清晰展现了文化强国建设的中国逻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可以见得,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研究正逢其时。
螳螂拳是一种盛行于山东省胶东地区的中国传统拳术,因最初发源过程受螳螂动作启发而得名“螳螂拳”。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让螳螂拳正式进入国家知识谱系,成为胶东重要文化资源。研究以文化变迁理论为抓手,综合运用文献研究法、田野调查法、比较研究法,系统整理胶东螳螂拳文化史料,从文化传播路径变迁、文化内容变迁、文化传承变迁及文化功能变迁四个维度入手,较为清晰地还原自古以来螳螂拳的文化变迁脉络,书写螳螂拳文化变迁民族志。首先,在文化传播路径变迁方面,螳螂拳文化经历了从单一文化传播路径到多元文化传播路径的变迁,这些重要传播路径为螳螂拳文化提供了传承与发展的浸润环境。其次,在文化内容变迁方面,螳螂拳文化内容博大精深,但部分传统内容面临消亡危机,需要得到铭记与发展。再次,在文化传承变迁方面,螳螂拳中的传承人是螳螂拳文化主体,经历了从启蒙式传承人到世俗式传承人的变化,他们的生计方式从过去的“以教拳授课为主,农业生产为辅”变成现在的“以其他职业为主,教拳授课为辅”,生计活动从蒸蒸日上变为日渐式微,手中的铁饭碗也逐渐成了泥饭碗。最后,在文化功能变迁方面,螳螂拳文化经历了从国之要术到民间杂耍再到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功能变迁,功能从单一性过渡到多元性。
通过对山东省胶东地区螳螂拳文化变迁的研究发现,螳螂拳文化呈现出统一性和独立性的变迁逻辑,显示出螳螂拳生生不息的发展态势和未来前景。现代化冲击下,螳螂拳文化在传播路径、内容、传承及功能的变迁中没有完全失去自我,虽然小部分传统文化因不符合时代变迁趋势而惨遭淘汰,但大部分优秀文化依旧扎根民间,并在不断发展创新中实现自我突破。最后,通过螳螂拳文化的微缩窗口,能够以小见大地反思我国民间武术文化的功能与意义,具有整合功能和社会控制功能的民间武术文化在“打”本质的基础上不断跟寻“以武术精英为引领、受地方社会塑型、国家意义优先”的衍变规律,在现代社会中废旧立新、奋力求索,呈现出一种求新、求变的永恒追求,这些要素共同构成民间武术文化的现代文化图景。螳螂拳文化与民间武术文化一样,将会在不断追求社会富强、国家和谐的道路上大步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