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医务社会工作
制度化
组织场域
癌痛管理
摘要:
“健康中国”战略的背景下,我国医疗卫生事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医务社会工作发展迈入快车道。《关于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的通知(2018-2022年)》提出建立医务社会工作制度,鼓励医院设立社工部,医务社会工作由此在“合法性”层面日趋完备。政策推动下,全国各地医务社会工作发展如火如荼,医务社工部纷纷落地,医务社会工作也成为社工工作的主要领域之一。然而,医务社会工作作为新兴领域与变革性制度,其发展难以一蹴而就。当前,各地医务社会工作服务开展虽然成效初显,但其与传统医护体系仍存在诸多隔阂,“生理—心理—社会”的服务理想尚未充分落地。因此,在医务社会工作制度化日趋完善的态势以下,有必要探讨其与既有医疗体系,尤其是医院组织的协作融合模式与路径。本研究以湖北省C医院为主要案例,并以该医院医务社会工作癌痛管理实践为例,以组织场域(organizational field)为分析框架,深入探讨医务社会工作发展及实际运作情况。从而在分析其组织融合困境的基础上,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以期为医务社会工作更好发挥其功能与使命提供参考。
研究发现,案例医院的医务社会工作的发展呈现一条制度化路径,该路径以政策为指引,通过自上而下的有力推动,促使医务社会工作从原先零散、碎片化的服务形式逐步向规范化、系统化的专业体系转变。然而,仅依靠制度化并不足以保障医务社会工作的顺畅运行与持续发展,其发展还需深入具体组织层面。在医务社会工作组织场域中,各行动者由于专业背景、价值观念等差异,在实践中往往难以达成共识。与此同时,组织场域中存在价值层面、知识层面、身份层面的多重边界,使得医务社会工作在组织层面的具体实践变得更加艰难复杂。此外,组织场域内不同主体之间的权力关系错综复杂,医务社会工作在实践中可能面临来自各方的压力,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医务社会工作的独立性和自主性。最后,医务社会工作在具体实践层面面临的诸如专业优势未能充分发挥、人才管理体系不完善等问题,并非不可逾越的障碍,而是其发展过程中产生的阶段性挑战。
研究认为,医务社会工作的发展是一个长期且复杂的过程,无法“毕其功于一役”,不仅涉及制度层面的合法性获取,也涉及组织场域层面的协调与融合。因此,医务社会工作的充分发展,不仅需要完善相关制度和合理配置资源,更要做好组织层面的衔接,加强组织场域内部的整合,厘清医务社会工作的发展边界,强化跨学科与跨部门的交流合作,完善医务社会工作管理体系,结合本土化医学情景开展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