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民宿
社区
互动关系
共生
摘要:
随着人们休闲度假需求的增加和旅行方式的多样化,民宿作为一种独特的住宿形式逐渐兴起,并受到广大旅行者的青睐。世界旅游组织和环境规划署(UNEP)提出:“要使地方社区成为旅游发展中的主要参与者,而不是旁观者。”民宿与在地社区进行深度互动,不仅是民宿适应深度旅游体验的市场发展趋势、提升竞争力的理想选择,也是社区居民共享旅游发展利益的重要途经。研究民宿与社区的互动关系对于揭示目前民宿与社区互动关系的内在机制,找到优化互动关系的有效途径,并通过优化互动关系促进二者的互动效益,实现双方互利共赢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民宿和社区的互动关系为研究对象,为了研究的代表性和典型性,本研究选择桂林市阳朔县民宿高渗透社区为案例地。首先,用扎根的方法对访谈数据进行分析,基于共生理论从信息传递、协作方式、资源交换、能量分配四个方面分析民宿与社区的互动关系的特征,并在共生理论的框架下根据双方互动过程中信息传递、协作方式、资源交换、能量分配的不同归纳出民宿和社区互动的六种模式和其演化过程。接着根据扎根编码整理出的故事线,归纳出民宿和社区之间互动机制。然后通过问卷调查,对案例地民宿和社区互动关系现状进行分析,并用结构方程模型对民宿和社区之间互动机制模型进行检验。并据前文研究结果得出民宿与社区互动关系优化策略,以期提升民宿与社区二者之间的互动效益,实现双方的互利共赢。结论如下:(1)本文运用Nvivo12.0软件对访谈数据进行扎根编码,基于共生理论揭示民宿与社区互动关系具有多维度的特征,涵盖信息传递、协作方式、资源交换和能量分配方面,在这些方面互动关系均展现出多样性。进一步地,在共生理论的框架下根据信息传递、协作方式、资源交换和能量分配可归纳为竞争共生、偏害共生、寄生、偏利共生、非对称性互利共生、对称性互利共生这六种模式。其中,竞争共生的信息传递、资源交换和能量分配效率最低,而对称性互利共生的共生模式的信息传递、资源交换和能量分配效率最高。根据实证分析结果,目前桂林市民宿和社区的互动关系只有极少数达到了对称性互利共生,占比最大的互动关系模式是偏利共生。(2)通过扎根编码的方法,本文挖掘出影响民宿和社区互动关系的因素,以及互动关系对互动效益产生怎样的影响,基于社会互动理论、社会认同理论和刺激-机体-反应理论构建民宿和社区互动机制模型。利用SPSS和AMOS软件对问卷调查数据进行检验,验证了民宿作为民宿和社区互动关系主导方。其给社区居民提供教育和培训等正面行为会对民宿和社区的互动关系产生正向影响。其违规扩建等负面行为会对民宿和社区的互动关系产生负向影响,互动关系又会通过影响社区居民参与度对互动效益产生正向影响。研究发现所有假设均成立。
目前,民宿和社区的互动关系只有极少数达成了对称性互利共生,根据以上分析结果,结合共生理论,本文对桂林市民宿和社区的互动关系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如下改进策略:(1)民宿方应主动寻求与社区成员的股权合作,共享收益和风险,加强双方的利益纽带。利用社会资源优势,成为社区与外界沟通的桥梁,举办文化活动,推广当地特色,促进社区的文化觉醒、保护、传承与繁荣。(2)社区居民应提升自治能力,积极参与活动和管理,与民宿建立良好合作。(3)政府应提供指导和政策支持,制定政策保障双方权益,建立内生媒介机制,加强监管和标准制定,吸引有社会责任感的投资者。(4)社会组织促进信息共享和沟通,建立沟通平台和活动,促进社区规则与准则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