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傣族白象、马鹿舞
文化变迁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摘要:
傣族白象、马鹿舞是2021年经国务院批复,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傣族特定的生存环境,孕育了极尽东方韵致的民族民间舞蹈,展示了傣族深厚的文化内涵,体现了神秘的民族色彩,彰显了乐观的民族精神。傣族白象、马鹿舞生发于纯净的水涌琳琅内,浓酽的宗教色彩中,具有兴旺发达、吉祥如意的艺术意蕴,历经漫长岁月发展,不断演变流传至今。本文聚焦孟连县傣族白象、马鹿舞的文化变迁历程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借鉴人类学中的田野调查法,对孟连县傣族白象、马鹿舞的变迁历程进行回顾,脱开舞蹈学固有窠臼从一个新的视角观察和认识民族民间舞蹈如何发轫、发展与衍化,从而助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文章由绪论、正文和结语三部分组成。在绪论部分介绍了选题缘由及意义。梳理了目前学术界对傣族马鹿舞、白象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舞蹈变迁、孟连地区所开展的研究工作,说明了本文所运用的研究理论与研究方法。正文部分从四个方面进行论述,依次是:
第一,概述孟连县传统傣族白象、马鹿舞。首先,从自然地理环境与人文历史环境这两个方面对孟连县进行宏观阐述。其次,对传统傣族白象、马鹿舞的表演道具、表演程式、表演特征进行介绍与总结。最后,对传统傣族白象、马鹿舞的文化内涵进行叙述。
第二,论述孟连县傣族白象、马鹿舞变迁的具体表现。在舞蹈本体的变迁中,主要表现在舞蹈主体、舞蹈动态、舞蹈风格和舞蹈功能的转变。在舞蹈场域中,傣族白象、马鹿舞的变迁主要体现在自然空间、表演时间和文化空间的变化。
第三,分析孟连县傣族白象、马鹿舞文化变迁的成因。结合克莱德·伍兹《文化变迁》一书,运用文化变迁的相关理论,对孟连县傣族白象、马鹿舞的变迁成因进行总结。首先,由于技术与连续变迁的推动,造成时空分离。其次,随着创新与传播的出现,形成脱域符号化。最后,在社区与制度变迁的影响下,傣族白象、马鹿舞进行制度性反思并不断完善。此外,独立文化传统之间发生的涵化现象与政府指导性的介入都对孟连县傣族白象、马鹿舞的文化变迁产生影响。
第四,阐述孟连县傣族白象、马鹿舞的保护与传承工作。首先,对孟连县已经推进的保护工作进行梳理。其次,针对目前傣族白象、马鹿舞保护工作中所出现的问题提出建议,并结合笔者实际田野调查经历给出解决途径。最后,对孟连县傣族白象、马鹿舞的未来发展路径做出设想。
随着全球化、现代化与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傣族白象、马鹿舞原有的文化空间急剧改变,所依托的生存空间不断遭受蚕食,如若不采取有效措施,就有濒临消失的危机。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是文化的积淀,民族的精粹,历史的沉浮从未让民族舞蹈的传续发生中断,56个民族都以自己的方式延续着中国舞蹈的血脉。通过对傣族白象、马鹿舞为代表的民族民间舞蹈文化研究,有助于我们唤醒传统之美,守住民族之魂,延续文化之根,从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现中国梦。愿中国民族民间舞蹈能够在奔腾涌动的文化长河中生生不息,连绵不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