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时空间行为
社区
户外活动空间
摘要:
当前,城市建设已进入存量发展时期,居民的生活质量成为研究的重点。在城市中,社区户外活动空间是居民进行户外活动最主要的场所之一,承载着多样的居民户外活动。通过系统梳理国内外时空间行为研究与社区户外活动空间相关研究,发现现有文献中存在局限性,对研究的群体较为局限、对居民户外活动空间的量化分析较为欠缺、研究方法和评价纬度相对单一。基于此,本研究将宏观特征与个体的微观行为相结合,探讨如何优化社区户外活动空间,以促进居民参与、增强社区户外活动空间活力。
首先,本研究基于国内外文献研究,对时间地理学、环境行为学理论进行分析,明确其对本文的指导意义。其次,选定长春市八里堡街道社区户外活动空间为观测场地,运用行为注记法对研究区域进行数据收集,共得到41924条居民行为信息。在此基础上,通过Arc GIS核密度分析工具对居民的聚集特征信息进行可视化展示。研究发现,不同居民的户外活动行为有一定的规律性:在季节维度上,有夏日遮荫,冬季则偏向于日照充足的空间需求,冬季静态活动明显减少;在一日内不同时段维度上,整体活动时间分布呈“早高峰—午间低谷—午后回升”的模式,主要高峰时段为8:00-10:59、14:00-16:59和19:00-19:59;在空间维度上,英俊公园区域呈现高密度聚集区,其他区域呈散点状分布,这导致居民的户外活动场地冲突、居民行为与空间设施不匹配、空间浪费等问题。再次,根据场地实地调研、居民行为特征的系统分析,本研究提出“核心-边缘”结构优化原则、场地多维利用的空间组织原则与相应的时间、空间优化策略,并对场地进行实证景观设计。最后,进行设计实践,在东荣社区户外活动空间设计中,注重对原有场地的功能进行优化,同时新增场地以实现新旧功能互补;宜良社区和太有社区则着重拓展娱乐空间,其中宜良社区侧重打造老幼融合的活动区域,太有社区则侧重对老年群体需求进行空间设计。
研究结果表明,该设计能够满足长春市八里堡街道社区不同居民的使用需求,能有效提升社区户外空间的使用效率与活力。本研究为社区户外活动空间的优化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与实践路径,对于提高社区户外活动空间质量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