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澳大利亚
师范类专业认证
标准
程序
机构
摘要:
教育的内涵式发展是高等教育事业进步的生命线,也是人才强国的应然要求,亦是立德树人的本真要义。对于学校的教育质量来说,没有什么比教师的知识、技能和奉献精神更重要的了。如今,大多师范教育资源都以教育目标和学科能力为基本单元,设计划分成一个个相对独立的教育项目或者专业,并加以推进和管理这一培养教师核心素养的路径。在教师培养过程中,对师范类专业进行认证乃大势所趋,人心所向。澳大利亚作为师范类专业认证框架创建的后起之秀,经过多次运作已形成较为完善之结构。相比较而言,我国师范类专业认证的理论和实践较为落后,因而十分有必要借鉴发达国家师范类专业认证的理论和实践经验,以此来快速有效地完成教师教育质量提升的目标。纵观澳大利亚200多年来的历史,从1788年1月英国在该区域建立英属流放犯殖民地到1901年1月澳大利亚联邦宣告成立,再到跻身于发达的现代化国家行列,澳洲它在多个稳定和谐的渐变过程中,达到了一个实质性的飞跃。这也造就了具有澳大利亚特色的渐进改革发展模式,对澳大利亚乃至世界现代化发展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这一稳定性渐进发展理念同样也投射到了师范类专业认证上。澳大利亚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已经在部分州或地区开始了中小学教师资格认定和定期注册工作;到了20世纪末,澳大利亚师范类专业认证已日趋成熟,将联邦、州和地区的认证集合为统一性整体,经过2011年和2015年的师范类专业认证改革后,2020年在此基础上更加完善。为深入了解澳大利亚师范类专业认证状况,本文以澳大利亚师范类专业认证的机构、标准、程序为线索,采用文献法、历史法、比较法,追溯与诠释其萌芽、诞生和改进的过程,剖析其历史经验与不足之处。全文选取纵向与横向两条逻辑主线:首先,从历史的角度回顾澳大利亚师范类专业认证政策的酝酿、产生与发展脉络,回答了澳大利亚师范类专业认证为何能先于州级地区生成,且逐渐演化为联邦政府统一的师范类专业认证模式。与探索时期单一的教师专业标准相比,2011年澳大利亚师范类专业认证的一大亮点就是增设了“联邦课程标准”,且更加重视结果,是澳大利亚师范类专业认证发展进程中的重要里程碑。随着系统化的设置与实施,在有力地保障和促进澳大利亚教师教育积极发展的同时,其固有的局限性日渐显露,直至2015年和2020年,联邦政府再次调整其结构。其次,对澳大利亚师范类专业认证的各项举措以及出台背景、机构、标准及其程序等因素进行阐述,并对其特点做出简要分析。这也反映出师范类专业认证机制的作用在于使认证过程有标准可循、有规范可依、有证据可供。最后,立足于前文的分析,探讨澳大利亚师范类专业认证存在的问题、发展趋势,并为我国师范类专业认证提出相应改革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