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虚拟财产
虚拟财产纠纷
民事裁判
执行
摘要:
当今世界,网络与社会中的每一个组织、团体或者个人的关系日益紧密,不管是在生产工作中还是在日常生活里,现代人们从事活动都离不开网络。在人类与网络不断接触、交往的过程中,虚拟财产出现并逐渐发展起来,成为现代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作为互联网技术催生的新兴事物,虚拟财产发展的时间虽然仅短短数十载,但对现实社会和人们的影响可谓十分深远。在日益成熟和发达的网络技术的推动下,有关虚拟财产的法律问题,我国理论界也在不断的进行探索和深入研究,研究对象的范围从最开始仅限于网络游戏上的虚拟财产,逐步发展到囊括虚拟货币、网络账号、网络主页、域名等各种虚拟财产类型;研究课题的范围不仅涉及虚拟财产的概念、法律性质等问题的界定,还包括虚拟财产如何进行交易转让、实现继承,在不同场景下对其应予以何种法律保护,以及如何进行司法保护等众多方面的问题。
长久以来,学界对上述有关虚拟财产的种种问题未能达成共识,尤其是就其法律属性认定这一基本问题的论争众说纷纭。从事司法工作的人员站在实务界的第一线,与当事人之间的矛盾纠纷接触最为密切,但由于法官对法律的理解不同,以及对法学理论的认知水平不同,在碰到此类围绕虚拟财产而起争端的新型纠纷案件时,其选择的处理方式或者解决途径便显现出各式各样的差别,甚至在面对同一类型的虚拟财产,且案件事实、情节也高度相似的情况下,也会出现司法审判人员作出的裁判结果相互对立的情形。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文首先阐述了民法上财产范畴的发展历史,明确了虚拟财产作为一种新兴事物,其产生与发展带有鲜明的时代性,不可因为法律对此尚无明确规定,而径行将其排除在财产范围之外,认定其不具有值得法律保护的价值。相反,虚拟财产虽区别于传统民法上的财产范畴,但就其本身所带有的财产性价值仍应当予以肯定,也就是说法律同样支持和保护此种新型财产。其次,本文还通过结合实证研究的方法,收集和整理了大量司法判例,对其中一些有代表性的案例进行仔细观察和分析,主要从案件事实、具体情节、处理方式等方面入手进行研读,总结归纳了实务中涉及虚拟财产的最常见的具体纠纷类型,揭示了司法工作人员在对该种财产纠纷的处理结果中所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本文还对在这一过程中发现的司法实践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就此提出相应的可行对策。
就内容具体展开来说,本文首先从理论角度出发,整理总结了目前学界就虚拟财产这一物质的法律属性认定问题所展现出来的纷繁观点,并在综合分析各种学说观点的优劣之处的基础之上,进一步归纳得出自身关于这一虚拟物质的理解与认识。其次从司法实践的视角来看,在通过查找、收集和观察大量涉及虚拟财产的现实判例的过程中,一方面归纳得出在有关虚拟财产纠纷案件的众多案由类型当中,所占比重由高至低依次排序为合同纠纷、侵权责任纠纷、民间借贷纠纷,而在这每一类纠纷之下还可细分为多种子类型纠纷,如合同纠纷可进一步细分为买卖合同纠纷、委托合同纠纷、网络服务合同纠纷等子类型;另一方面,通过细心观察司法审判人员对同种类型虚拟财产进行不同认定与处理的现象,分析得出出现此种乱象的缘由所在,也就是法官在应对虚拟财产纠纷过程中所直须面对的问题与困境,具体有虚拟财产法律保护认定不一致问题、虚拟财产与现实货币价值转换问题、有关虚拟财产民事判决的强制执行问题等。最后,为了有效破解上述窘状,可以考虑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调整和改进:第一,通过制定和公布指导性案例为司法审判人员树立虚拟财产保护的统一裁判标准;第二,借助其他专业机构或专家的业务知识与力量,构建虚拟财产与现实货币进行同等价值转换的多元评估体系;第三,针对虚拟财产的强制执行提出可行的附加措施,协同并发挥网络运营商的管理控制作用,切实保证判决进入执行阶段后能够得以顺利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