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
习惯
调解
司法
路径
摘要:
无论是人类文明诞生至今的历史进程,抑或是法文明发展至今的司法制度之演变,都能被视作是人类社群纠纷解决方式的发展演变史。对纠纷解决问题的研究是法学、人类学等学科研究的热点,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更是近年来立法者、司法者重点关注和实践的对象。而由于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不同地区的历史积淀深厚,在变革贯彻至边远地区时,保留较多自身特性的文化不免与国家控制产生磨合与适应的过程。在这样的背景下,选择甘南州这样一个典型的民族自治地方,并选取其下辖的玛曲县、碌曲县、迭部县作为研究对象,深入分析甘南州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运行与构建模式,探寻不同纠纷解决方法与主体在解纷过程中的作用及价值,能够反映出推行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实施情况和实际存在的问题,又因其民族地区的独特性,我们得以窥见新时代民族地区的法治变化与发展。藏族传统纠纷解决机制与以司法为核心的官方机制是当前甘南地区处理纠纷的两种主导机制。本文运用田野调查、文献研究、案例分析与问卷调查等方法,从历史发展、运行现状、审判实践、典型案例等方面对甘南州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运行状况及现阶段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剖析并尝试提出相应对策。首先对晚清至近代以来甘南及其周边地区传统纠纷解决机制的历史沿革及演变,具体纠纷解决实践中的内容进行了阐述。紧接着是本文写作的主要部分:主要通过田野调查的内容对现代甘南州国家法体系下,以法院及司法程序为主导的矛盾纠纷解决机制处理案件情况、矛盾纠纷类型、纠纷特点进行量化分析,尤其对调研点的各类主体解纷比例做了统计分析。其次通过调研中的真实案例对纠纷调解过程中的策略运用和程序展开作了说明,对多种纠纷解决机制的作用、互动关系及各方诉求与困境进行了讨论,并对藏族习惯在纠纷解决中的体现及运用习惯产生的一系列问题作了分析,对习惯是如何合理地进入司法程序并发挥效用作了分析。同时也对习惯运用过程中存在的诸多不合理现象,尤其是习惯介入后的无序状态与纠纷当事人权益保障的偏颇进行了分析。接下来本文通过对各个层级下的法院、司法局、人民调解员在具体纠纷解决过程的表现,阐述了多元化解纷中的各个主体的作用及价值。最后一部分,本文通过如上阐述和分析,从两种机制交替过程中的断裂与冲突出发,以调研中发现的问题为基础,总结出了甘南州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建构过程中亟需解决的问题。最终针对存在的问题,以突破简单的二元对立为重点,提出了坚持司法的主导性作用,倡导不同纠纷解决机制之间的有序互动等路径选择。本文题目中的互嵌与权变是一种总体表述,全文写作均围绕互嵌与权变展开。这里的互嵌包括纠纷解决过程中解纷主体的互嵌,即国家法体系下法院、司法所等司法力量的参与与民间解纷力量,如部落精英与调解员的参与;以及解纷规范的互嵌,国家法与部落传统习惯间的互动,两种规则在纠纷解决过程中都不可或缺,均为解纷之实现而服务。并且随着历史变迁,这种互嵌同样历经不同的转换,形成了初级互嵌、中级互嵌与高级互嵌的变化过程。而权变,则包括解纷主体文化权威的变化,解纷组织机构权威的变化与解纷制度权威的变化。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权威的变化与固定也正是各代政权权衡考量,灵活应对情势变化的过程。与此同时,“互嵌”作为机制运行模式,在多民族国家的建构过程中也被广泛应用。加强各民族间的交流与情感培养极为必要,互嵌的社会结构对于加强我国民族团结与凝聚力具有重要作用。总之,在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实践运用过程中,在面对民族地区原有的社会秩序及纠纷解决方法等自发社会控制与国家法体系下的纠纷解决机制间的摩擦时,主要考量的应是民族社会的现实需求。本文的写作目标便是抛开一贯学术话语的夸大和“想象”的成分,回归真实秩序,倡导能够超越二元对立,运用社会不同主体对纠纷的消解能力,在公正与和谐的衡平之下引导不同层级的规范实现互利互补、发展共生。